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來人(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227 字 10个月前

李延慶頓時明白了,原來吳敏曾是太子趙桓的師父,難怪趙桓那么信任他。

「請上船吧!祝吳學士一路順風。」

「李縣君請保重!」

吳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禮,船只漸漸駛遠了,這時,李延慶心中忽然有一種很微妙的感覺,似乎歷史要出現一個小小的分岔了。

.........

就在耶律大石和蕭干大敗宋軍後不久,遼國內部也發生了重大變故。

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後,率殘軍逃去了夾山,此時,遼國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奪取的燕京。

遼國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視,女真人怎么會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qiáng大的遼軍怎么會一敗再敗?

這時,遼國群臣終於找到了機會,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蹤,國不能一日無主,便擁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晉王耶律淳為天子,改國號為北遼。

但也是遼國氣數已盡,耶律淳登基不到兩個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駕崩,此時距離遼軍在雄州大敗宋軍還不到一個月。

七月初,耶律淳駕崩的消息傳到了東京汴梁。

天子趙佶負手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耶律淳駕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動,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機會,但一個月前的北伐慘敗令他狼狽不堪,朝野以及民間抨擊北伐之策的聲音越來越響,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還好說,可若再失敗,他真的就無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

趙佶心中焦慮萬分,他已經考慮了整整兩天,可始終拿不定主意。

這時,有宦官稟報,「梁太傅來了!」

趙佶點點頭,「讓他進來!」

或許梁師成能給自己一個比較好的建議。

不多時,梁師成快步走了進來,跪下行大禮參拜,「微臣參見吾皇陛下!」

「免禮平身!」

「謝陛下!」

梁師成起身道:「微臣聽說這兩天陛下茶飯不思,微臣很擔心陛下龍體,請陛下保重龍體,有什么煩惱之事可交給臣下解決。」

「是啊!太傅說得也不錯,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聽聽太傅的意見。」

梁師成當然就是北伐之事而來,趙佶已經煩惱了兩天,梁師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為了什么事?

「微臣願為陛下分憂!」

趙佶沉吟一下道:「遼帝駕崩,遼國已陷入內亂,朕想趁這個機會再度北伐,可又擔心群臣反對,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辦法?」

梁師成現在最急於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諒解,他在第一次宋軍北伐期間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鄆王趙楷,並暗示趙楷,自己願意助他入主東宮,結果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北伐竟然慘敗,趙楷被迫承擔責任,辭去了北伐三軍主帥之職,同時天子解除了對太子的一切限制,這便意味著太子趙桓的東宮之位穩住了。

這讓梁師成懊悔萬分,如果兵敗的消息再早三天過來,他怎么也不會去做那件蠢事。

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他只能想盡一切辦法來挽回太子對他的信任。

「微臣倒是願意替陛下承擔一切壓力,可這種壓力微臣沒有資格去承擔,其實,陛下可以讓太子殿下主導此事........」

這就是梁師成一石二鳥之計,他推薦太子來主導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薦有功,如果失敗了,太子也會因此威望大損,鄆王極有可能東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趙佶會感激自己。

趙佶頓時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順理成章地摘下勝利果實,如果失敗,他可以把責任完全推到太子的頭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擔君主之責。

想到這,他贊許地向梁師成點點頭,還是梁師成深諳自己的心意,趙佶隨即吩咐道:「速宣太子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