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807 字 10个月前

這時,李延慶又道:「我還有幾個老下屬在太原府,能不能麻煩世叔把他們也tiáo來京兆。」

高深眉頭一挑,「你說的是王貴和牛皋他們吧?」

李延慶點了點頭,高深笑道:「我tiáo他們去京兆當然可以,不過我建議他們還是留在河東,把他們tiáo去京兆府,劉錡可就勢單力孤了。」

高深一句話提醒了李延慶,他忽然有點擔憂起來,種師道退仕了,姚平仲會不會趁機收拾種師道的舊部,如果是那樣,劉錡日子就難過了。

高深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徐徐道:「只要太子不廢,姚平仲就不敢做得太過分,何況還有種師中在河東坐鎮,種家的百年勢力也不是姚家能輕易動搖的。」

「可我是孤家寡人啊!」

孤家寡人這個詞可不是隨便可以說,但高深顯然並不在意,他拍了拍李延慶肩膀笑道:「有曹氏兄弟和高寵跟隨左右,你絕不會勢單力孤。」

........

下午,李延慶又通過曹晟幫忙請到了康王趙構。

在潘樓街曹家的清風茶樓內,李延慶見到了康王趙構,李延慶對趙構其實並不反感,在歷史上,趙構確實是個很能干的明君,能夠在覆巢之下重新撐起一片天地,保住了大宋半壁江山。

雖然在金國實力不支,無法再繼續南侵而不得不向南宋發出求和信號的情況下,趙構選擇了妥協而不是反擊,確實令人遺憾。

但至少在前面三十年,趙構確實做得不錯,重用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等人,保住了淮河一線不被金人突破,也保住了南宋一億多漢人不被異族奴役。

二樓的一間雅室內,李延慶誠懇地對趙構道:「范黨一案,若不是殿下求情,恐怕延慶早已死在獄卒的亂棍之下了,殿下救命之恩,延慶銘記於心。」

趙構笑著擺了擺手,「王黼陷害忠良,想借機殺人,我豈能容他盡毀忠良一脈,這是我份內之事,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趙構給李延慶的杯子倒滿了茶,又笑道:「我也聽說你要去京兆府,我還想約你出來,沒想到你先找我了,京兆府的情況你了解嗎?」

「大概知道一點,好像知政堂內有兩人在暗斗。」

趙構點點頭,「既然你連這個都知道了,那別的我也不用說了。」

李延慶沉吟一下道:「其實我更關心軍隊那邊。」

趙構心里明白,李延慶在請自己幫他呢!可自己這個留守只是虛有其職,怎么幫他呢?

趙構沉吟好一會兒,才展顏笑道:「或許是做了京兆留守的緣故,我對京兆的軍方頗感興趣,也打聽到了一些比較隱秘的消息。」

李延慶知道,這是趙構在幫自己了,他微微欠身笑道:「願聞其詳!」

「京兆府兵馬都指揮使楊麟雖然傳聞是種帥一手提拔,但西夏戰役後,他和劉延慶都成了高太尉的人,不過據我所知,他私下里和童太尉走得很近。」

李延慶的眼睛頓時眯了起來,趙構這個消息太重要了,楊麟將是他的副將,他一直以為楊麟是高俅的人,沒想到楊麟竟然是童貫的人,真是出人意料啊!

趙構又道:「知府和通判的斗爭雖然很激烈,但新通判至少要到明年年初才定下來,這段時間我建議你先在官方站穩腳跟,著力於軍隊,聽說羌人bào亂,這其實是個抓握軍權好機會,李同知不覺得嗎?」

李延慶沒想到趙構年紀輕輕就有這么高的政治素質,不愧是歷史上的宋高宗,相比於趙構,趙楷還是顯得太嫩了一點。

他苦笑一聲道:「現在任命還沒有下來,殿下叫我同知還稍微早了一點。」

趙構笑了笑,喝了口茶道:「這次北伐,你覺得最失意的人是誰?」

李延慶立刻明白了趙構的意思,他笑道:「這要分宮里宮外,至少我知道宮外最失意的人是童貫,謀算了十年的郡王最終沒有得到。」

「那宮內呢?」

「宮內最失意的人其實和童貫一樣,期待越高,失落越大。」

雖然李延慶沒說宮內人是誰,但趙構知道李延慶明白自己所指,他也笑道:「是啊!有的時候太期待了,反而得不到,保持平常心其實最好。」

說完,趙構站起身道:「我先回府了,今天多謝請客!」

他微微一笑,轉身便走了,李延慶望著趙構的背影,『有時候太期待了反而得不到』,他反復咀嚼著這句話,李延慶忽然看到了趙構背影中隱隱透出的野心,他也明白了趙構對自己的期待。

........

當天下午,朝廷的任命書下來了,不出高深所料,李延慶被任命為同知京兆府兼陝西路弓箭手提舉,統制京兆府一萬五千駐軍。

由於他兼任陝西路弓箭手提舉,實際上就是陝西路沿邊各州的十二萬鄉兵都由他一並統管。

任命雖然讓他很滿意,但也有讓他心中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要求他三天後離京上任,李延慶希望能等到妻子生產後再離京。

為此,他專門找過高深,希望能月底再離京上任,但高深也沒有辦法,慶州一帶羌人bào亂,各州雪片般的求救信飛來京城,天子趙佶責令京兆府出兵平定羌人bào亂,李延慶不得不告別妻兒,帶領百余名親兵離開京城西進。

【卷八完,請看第九卷旱江蛟龍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