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意料之外(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40 字 10个月前

高俅心中一跳,什么意思?難道官家是打算換將嗎?那可糟糕了。

趙佶意味深長地看了高俅一眼,這混蛋以為自己不明白他的企圖嗎?無非是想把京兆軍變成他的勢力范圍。

「朕的意思是,最好再安排一個監軍。」

高俅頓時松了口氣,原來不是擔心李延慶的能力,而是不放心他,派監軍也是慣例,兵力超過三萬就必須派監軍,就算官家忘記,作為樞密使,高俅也會提出此事,更不用說此時官家主動提出來,高俅連忙道:「陛下英明!」

趙佶負手走了幾步,淡淡道:「朕記得京兆留守是康王吧!」

「正是康王殿下!」高俅心中忐忑起來。

「就讓康王實任吧!」

高俅心中一陣嘆息,這樣一來,太子的地位又不安穩了。

.........

陝西路有好幾處銀礦坑,其中最大的銀礦坑位於商州,涇川銀礦只能算一個小型礦坑,每月可煉粗銀五千斤,jīng煉可得銀錠三萬兩左右,按照市價折合六萬貫錢,李延慶打這個銀礦的主意,就是因為這座銀礦的產出正好夠他養軍,而且這座銀礦屬於軍方,劃給京兆軍也是天經地義。

但李延慶卻沒有想到,他這個請求卻惹出了事端,不僅天子批准他的長訓鄉兵人數可達兩萬,而且還把康王趙構派到京兆府出任實職了,京兆留守,也就是整個陝西路軍政最高首腦。

就在趙構上任的第三天,李延慶便陪同趙構來到了涇川銀礦,涇川銀礦位於耀州的雲陽縣,整座銀礦由三十余座山頭組成,這些山頭分布在方圓三十里內,高空俯視,就像一朵巨大的蓮花,在蓮花的中心便是支撐銀礦的後勤重地孟店鎮。

銀礦雖然只有三百名礦工,但三百礦工加上他們的家屬至少就有上千人,上千人吃喝消費都必須依托城鎮,孟店鎮也就因為這座銀礦而興盛起來。

「殿下,天sè已晚,上礦已不太方便了,不如在鎮上休息一夜,明天一早我們上礦里看看。」李延慶笑著建議道。

雖然得了實放,但趙構明顯不是太高興,這幾天很難看到他的笑容,趙構點了點頭,「你安排吧!」

事實上,馬善早已安排妥當,作為地頭蛇,依附一個親王是極為有必要的,何況這親王還是他的上司,主管整個陝西路軍政。

他們在一家叫做交林客棧的店里住下,所有的無關人員都被清理出去,只有掌櫃和兩個伙計負責伺候康王和同知一行。

趙構心情不好,剛住下便讓人把李延慶請來自己房內喝酒敘話。

「殿下這兩日好像心情不太好?」李延慶給趙構斟滿一杯酒問道。

趙構嘆了口氣問道:「你覺得父皇為什么把我實派到京兆府來?」

李延慶笑了笑說:「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如果說是為了奪嫡,那么鄆王殿下也不會留在大名府,我個人認為應該和奪嫡無關!」

「那是什么緣故?」

「應該是官家想用親王取代宦官監軍的一種舉動,以前親王普遍年yòu,官家無以依靠,只能用宦官監軍,結果部分宦官欺上瞞下,導致民怨沸騰,現在隨著親王的漸漸長大,用親王實封代替宦官或許會成一種新的嘗試。」

趙構搖了搖頭,「我臨行時父皇召見我,他告訴我,皇統繼承人必須德才兼備,必須去地方上體恤民情,而不是整天呆在深宮里算計yīn謀,我能感覺出,他的語氣中還是對皇兄十分不滿。」

李延慶心中暗暗嘆息,趙構還是太年輕了一點,天子把他派來京兆何嘗不是一種試探,大宋從來沒有把親王實派到地方執政的先例,就怕親王擁兵自立,造成皇權分裂,趙佶怎么又會例外,把康王放到京兆更多是一種對他的考驗,如果他經不起考驗,表現出太多對皇權的欲望,那么將來的日子恐怕就難過了。

但現在這些話還不能對趙構說,李延慶沉吟一下笑道:「殿下就是為這個心情不好嗎?」

趙構搖搖頭,「我心情不好,是因為西夏投降了金國,我為大宋的局勢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