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33 字 10个月前

李延慶輕輕嘆了口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京城若保不住,太原一樣保不住,從明天開始,我要把太原民眾向南疏散了。」

韓世忠默默點了點頭,他明白了李延慶的擔憂,在李延慶心中,京城比太原更重要。

「那需要我做什么?」

李延慶微微一笑,「你的任務很繁重,但最重要的一點,你要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把太原城的三萬民夫訓練出來,成為一支能上城打仗的軍隊。」

「卑職明白了!」

...........

兩天後,雁北斥候傳來消息,金兵已經全部撤出了雁門關,但兩千金兵卻占據雁門關,西面的土墩關也被金兵控制,也就是說,金兵雖然北撤,但並沒有真正遠去。

這時,李延慶下達了南撤動員令,動員太原城民眾向京兆府方向撤離,他同時寫信給種師道和京兆府,請求種師道和京兆府全力安置這些從河東撤去關中的逃民。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背井離鄉,但還是有數十萬人響應了李延慶的號召,開始舉家向南遷移,官道上,浩浩盪盪的南遷百姓一眼望不見頭,女人挎著小包袱,包袱是一點碎銀和微薄的首飾細軟,懷中抱著孩子,身邊的男子則挑著擔子,擔子里裝著糧食,每戶南下的百姓都會得到兩斗米面的補貼。

隊伍還混雜著不少驢車和牛車,這些是稍微富裕的人家,帶的物品較多,這意味著他們就算去了京兆,也能過上稍微體面的生活。

護衛數十萬民眾南下的軍隊是由王貴和曹猛率領的兩萬新軍,這兩萬新軍便是京兆府的長駐鄉兵,由李延慶自己籌集資金養活的軍隊,經過嚴厲的訓練和血與火的考驗,他們已漸漸成為了一支jīng銳之軍。

在南城門前,李延慶囑咐新軍左右統制王貴和曹猛道:「這支軍隊我就交給你們了,把百姓送去關中後,你們就駐扎在陝州,一旦聽到金兵大舉南下的消息,你們立刻走函谷關向京城進發,在京城附近等待我的命令。」

兩人躬身道:「卑職遵令!」

「去吧!一路約束好軍紀,盡量幫助南撤之民。」

王貴和曹猛行一禮,率領軍隊離開太原南下了,扈三娘統帥的女兵營也一並跟隨新軍南下。

李延慶又將燕青召來,低聲對他道:「你率三百弟兄藏匿於大名府境內,在金兵再度南下之前,若我被朝廷押送去燕京,你可半路劫之!」

燕青大吃一驚,「朝廷會這樣干嗎?」

李延慶搖搖頭,「可能性不大,但每一個細節我都必須要安排後,不容有任何疏忽。」

「卑職明白了,這就率弟兄們去大名府。」

.......

一個月後,一隊宣旨官護衛著開封府尹王鼎來到了太原城,宣旨官向李延慶宣讀了聖旨,李延慶保衛太原有大功於社稷,賜爵湯yīn縣開國縣公,加封金紫光祿大夫,保和殿大學士,領開封府尹,其手下諸將皆官升一級,賞錢百萬貫犒勞三軍。

而接任李延慶的官員是原開封府尹王鼎,他改任河東轉運使、太原同知,全權負責太原防御。

這個結果在李延慶的意料之中,這應該就是宋朝和金國達成的秘密協議,將自己tiáo離太原,以升官賜爵的方式剝奪了他的全部軍權。

但對於李延慶,這卻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在京城和太原府之間,他最終選擇了京城。

.........

在和王鼎辦理交接後,李延慶在百名親兵的護衛下離開了太原,出城之時,數十萬太原民眾出城送別李延慶,盡管李延慶在安置難民以及拆除沿城牆居民,侵犯了很多太原民眾的切身利益,讓很多太原人對他不滿,但每一個太原民眾都由衷的感激他,正在他的率領下,太原守軍抗住了十幾萬金兵的慘烈攻城,太原才沒有像河北各州縣那樣迅速淪陷。

望著遠方黑壓壓的送別民眾,李延慶不斷的回頭揮手,他心中充滿了愧疚和傷感,他其實可以以太原軍民挽留為借口,繼續留在太原,但另一份更沉重的歷史責任迫使他不得不硬起心腸,告別了對他寄托了巨大希望的太原民眾。

現在是十月初,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