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虛驚一場(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286 字 10个月前

........

金兵折道返回著實出乎燕青的意料,他只是想放緩金兵的進攻速度,盡量給京城守軍爭取時間,卻沒有想到金兵居然撤退了。

燕青當然不會認為是自己把敵軍驚退了,一把火和一顆震天雷未必把金兵嚇倒,這里面必有隱情。

燕青當即立斷,派出一人去京城送信,他自己則率領一百余人過了黃河,尾隨著金兵向大名府奔去。

.........

李延慶在天亮時接到了燕青的警報,一支約五千人的金國騎兵准備偷襲京城,這讓李延慶也有點緊張起來,他的三萬jīng兵已經到了,接替三萬廂軍成為京城防御主力。

這兩天李延慶都在緊急部署各種防御,之前他們厚積薄發,做了大量准備,所以防御部署起來也變得格外迅速,也格外順利。

燕青的快信送來時,李延慶正在城牆上監督軍隊砍伐城外大樹,這種事情當然是由廂軍來做,短短兩天時間,城外的十幾萬棵大樹便被砍伐殆盡,最後還剩下東城外的數千棵大樹。

李延慶臉sèyīn沉地看完了燕青的情報,沉思片刻道:「速去請種都統和姚都統前來,說我有要事商議!」

京城的防御並不僅僅是軍事防御,它牽涉千頭萬緒,光是住在城外的數十萬人內遷都是一件極為繁瑣之事,官府要登記地權房產,要安排住處,要平抑物價,要維持秩序,要消除謠言等等,光靠李延慶一人根本不現實。

各種防御備戰事務依然是由軍議堂負責,只是軍議堂改名為軍政防御堂,李延慶也是主要成員之一,負責軍事,但負責軍事也不止他一人。

事實上,趙桓並沒有把軍權完全交給李延慶,任何皇帝都不可能把軍權交給一人掌控,李延慶名義上是三軍元帥,但同時又出任京兆軍都統制,他的實權還是在京兆軍上,另外,開封府同知姚平仲掌控了三萬廂軍,趙桓封他為副都統,種師中被重新啟用,掌握三萬新北軍,同樣出任副都統。

還有民夫招募則由宗澤負責,他同樣也被任命為副都統。

京城的軍事防御體系就是由這一正三副四名都統負責,各分管一支軍隊,統一向天子負責,也就是說,趙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東京兵馬大元帥。

片刻,姚平仲和種師中匆匆趕來,種師中老遠笑道:「延慶,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種師中雖然是長輩,但他對兄長的弟子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大宋的棟梁深感欣慰,而且為了讓種師中盡快掌控三萬新北軍,李延慶不惜將新北軍中的百名親衛交給了種師中,有了底層百名軍官的效忠,種師中迅速掌控了新北軍的大權,就算董平心中略有不服也無可奈何。

正是這一層特殊的關系,使李延慶迅速和種師中結成同盟,使李延慶的各種防御方案得到了迅速貫徹,當然,也逐步將廂軍邊緣化。

雖然廂軍邊緣化使姚平仲對李延慶頗為不滿,但讓他實控三萬廂軍還是李延慶的建議,正是在天子趙桓的支持下,姚平仲收服了王子武和楊可世,擠走了費弘,最終拆除了三萬廂軍威脅,使姚平仲對天子趙桓感激涕零,同時對李延慶至少面子上還過得去,兩人沒有撕破臉皮。

李延慶見兩人到來,便將燕青的信遞給他們,「你們看看這封信,可能會有麻煩!」

兩人看了信,都吃了一驚,五千金人騎兵居然要偷襲京城,這可是大麻煩,種師中眉頭一皺,「我倒不擔心城池問題,騎兵殺來,沒有攜帶攻城武器,面對京城的高牆也是枉然,但關鍵是城外的很多民眾都還沒有進城,一旦金人殺來,必然會有無數的百姓會慘遭屠戮,我建議把軍隊拉出去,畢竟對方只有五千騎兵。」

李延慶又看了看姚平仲,「姚都統的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