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246 字 10个月前

..........

紫微殿御書房內,李綱和宗澤正在極力勸說天子趙桓放棄妥協思想,和金兵激戰到底。

李綱原本是中間派,他不像李延慶和宗澤那樣qiáng烈主張qiáng硬作戰,但也堅決反對白時中等人的乞和,他主張以戰促和,bī迫金兵主動向宋軍求和,用談判取代戰爭,使大宋獲得最大的利益。

李綱這種以戰促和的思想也得到了部分朝臣的支持,但最後的局勢走向卻和李綱的最初設想背道而馳,現在已經沒有中間路線的選擇,只有戰與和兩種選擇,李綱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主戰派。

至於宗澤,他更是主戰派中qiáng硬者,態度比李延慶還要激進。

「陛下,激戰一個多月,金兵的大型攻城武器悉數被摧毀,傷亡數倍於宋軍,進攻乏力,而宋軍士氣高昂,戰備充足,城內糧食可支撐一年,更重要是軍民眾志成城,相信再堅持最多一個月,金兵必將慘敗退兵,這個時候應將戰爭進行到底,而絕不能輕啟議和,請陛下三思!」

旁邊李綱也補充道:「宗老將軍說得非常正確,王貴將軍率騎兵火燒黎陽倉,將金兵百萬草料燒為灰燼,金兵戰馬斷糧在即,只要再堅持十天,金兵必將不戰而退,陛下,現在議和正中金人下懷,白白浪費了我們的一盤好棋啊!」

趙桓盡量克制自己的耐心,他心中對兩人的苦口婆心已經厭煩之極,這兩人只考慮軍事,而不管政治,就算金人退兵北上,那河東路怎么辦?河北兩路又怎么辦?難道金人會拱手讓出來?只有談判,和金人達成一個長期和和平協議,就像檀淵之盟一樣,大宋才能得到數百年的安康,自己也才能做一個真正的皇帝。

但在政治之外,趙桓求和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皇權,他的父皇退而不閑,繼續在東南一帶行使皇權,詔令甚至可達荊襄巴蜀,而自己卻皇權斗爭的關鍵時刻,被困在東京城,詔令出不了禁中,如果像宗澤說的那樣再打一個月,那自己的皇權就徹底消亡了,趙桓怎么能容忍得了。

「兩位愛卿的心情朕完全能理解,朕讓人和金兵接觸,並不是想妥協,而是想尋找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用兩位的話說,就是給金兵一個體面退兵的台階,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既然我們在軍事上已經占據上風,那就更不用擔心談判,和金兵和談,如果和談破裂,然後再繼續打,兩位愛卿,攻城戰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將士用命,我們朝廷可不能只當看客啊!多少也要為結束戰爭盡一份力量。」

李綱還想再說,趙桓終於忍不住,臉一沉,不耐煩地擺擺手道:「朕意已決,不要再勸了!」

他一甩袖子,轉身便離開御書房揚長而去,「回宮!」

.........

馬政在金營的第一次接觸終於結束,雙方坦誠地交談了一個多時辰,終於達成共識,從明天起,雙方正式開始停戰談判,以和談方式結束戰爭。

馬政長長松了口氣,告辭離開了金營,完顏斜也走到帳門前,負手望著馬政背影走遠,淡淡問道:「梁先生,明天我們該怎么談?」

身旁的梁方平立刻躬身道:「啟稟都元帥,要釣大魚,就得先給足誘餌,明天談判不要在意一城一局的得失,甚至要給宋朝一點甜頭,這樣宋朝的主和派才能得勢,要讓對方朝廷形成一個共識,我們金國退兵並非是主戰派率軍激戰的結果,而是主和派通過談判得來的功勞,只要主和派在朝廷中占據優勢,那么主戰派就會逐漸被邊緣化,那時再施以手腕,李延慶、李綱等人被排擠出局的目標就能實現了。」

完顏斜也心中暗暗稱贊,但臉上卻毫無表情,他淡淡道:「但如果沒任何利益退兵,恐怕無法向狼主交代!」

「大帥,所謂退兵也只是退到黃河以北,只要河北、河東在我們手中,不怕他們不付出代價,那時宋朝主和派把持了朝廷大權,我們再收買jiān佞,致使汴京防御荒廢,大帥完全可以尋機再度南下,以閃電戰一舉攻破汴京,就算趙桓再想用李延慶也來不及了。」

完顏斜也再也忍不住,欣然豎起大拇指贊道:「果然是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