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35 字 10个月前

種師中也翻身上馬,帶著李延慶緩緩向數里外的渡口走去。

「副帥,現在種大帥的情況如何?」李延慶關切地問道,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種師道的消息。

「我大哥在河湟一帶和劉韐一起抗擊西夏,西夏趁金兵大舉南下之機,派軍入侵蘭州和會州,雙方已經三次激戰,互有勝負。」

趙桓登基後,封種師道為熙河路經略安撫使,封劉韐為秦鳳路經略使,范致虛為陝西六路經略使,算是穩住了西部邊陲的數十州府,問題是財政緊張導致兵力嚴重不足,西部三路只有六萬軍隊,加上曹性率領的京兆軍也不過才八萬,而西夏動員了二十萬大軍南下,使西部的形勢十分嚴峻。

「那河東路那邊的情況呢?」

種師中嘆了口氣,「太原失守後,王鼎戰死,太原守軍分兩路南撤,一路是你的舊部,韓世忠率一萬多軍隊撤到絳州,另一個是姚古和折彥質的部眾,率兩萬人撤到上黨一線,這次朝廷用三百萬兩白銀贖回太原,朝廷命令姚古去接手太原,結果金兵不肯放手,姚古軍隊便停留在祁縣。」

姚古就是姚平仲的父親,也是和種師道齊名的西軍老將,西北軍方有五大家族,一個是延安府劉家,以劉延慶、劉錡為代表;一個是京兆府種家,以種師道、種師中為代表;再一個是太原府姚家,以姚古、姚平仲父子為代表;第四個也是太原府楊家,也就是著名的楊家將;第五個就是宋麟府折家,目前河東路廂軍都統折彥質便是折家的第七代名將。

姚古之前一直出任熙河經略使,駐守河湟一帶,和李延慶交集不多,倒是他兒子姚平仲和李延慶打了不少交道,李延慶離開太原後,姚古便tiáo任太原,出任河東防御使,與王鼎配合。

兩人邊說邊走,很快便抵達了碼頭,種師中在碼頭一線修建了長約兩里的防御牆,防御牆高達一丈,兩千士兵駐守在防御牆邊。

李延慶站在高牆上眺望良久,卻沒有發現那十艘戰船,就像忽然消失了一樣,他有些困惑了。

「我剛才在山崗上遠眺,發現黃河中有十艘大船,應該是金兵的戰船,之前副帥有發現嗎?」

種師中點點頭,「這是他們在訓練士兵乘船,一個多月來,一直沒有停過,有時一艘,有時幾艘,距離南岸不到一里他們就tiáo頭了,不過最近他們的訓練更加頻繁,船只數量也在大量增加。」

「這個情況,副帥向朝廷匯報了嗎?」

「怎么沒有匯報,一開始我就匯報了,到昨天已經匯報不下十次,朝廷根本就不理睬。」

想到這件事,種師中也有些惱火起來,「朝廷太迷信和談,明擺著金兵毫無誠意,就是在拖延時間,可朝廷就是不醒悟,你看看這里的防御,修這堵牆還是我自己掏腰包,我幾次去找過知政堂,知政堂就是一句話,沒錢,可三百萬銀子就這么掏給金國了,得到了什么?狗pì都沒有得到,投降派當道啊!」

種師中越說越氣,揮舞著手罵道:「我還支持新帝登基,可這個新帝更是個糊塗蛋、軟耳根,整天聽信讒言,指望談判拿回太原,可太原在哪里?」

李延慶從高牆上跳下來,沉聲對種師中道:「金兵拖延交割太原,我懷疑最近金兵就要有軍事行動了,這邊駐軍五千,我懷疑金兵還不敢從這里進攻,我更擔心鄭州那邊的官渡,那邊有多少駐軍?」

種師中也暗吃一驚,「那邊只有兩千駐軍!」

「副帥最好提醒一下那邊駐軍,這幾天要加qiáng防備,尤其夜間更要當心。」

種師中國點點頭,「我知道了,馬上就派人去通知,不過....延慶覺得金兵又要進攻京城了嗎?」

李延慶點點頭,「姚平仲目前在蔡州募兵,董平則在潁昌府練兵,京城的守軍只有兩萬人,民兵都已解散,這是進攻京城的良機,金兵絕不會輕易放過。」

就在這時,身後士兵喊道:「朝廷使者來了?」

李延慶回頭,只見十幾名士兵護衛著一名宦官騎馬向這邊奔來,李延慶快步迎上去,宦官翻身下馬,上前急對李延慶道:「李少保請速回京城,陛下緊急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