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三雄投效(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80 字 10个月前

阮小二拍拍自己腦門,自嘲地笑道:「整天就想著升官發財,把正事給忘了。」

四周眾人都會意地笑了起來,阮小二這才繼續說:「在向志找我們第二天,雷德也來找我們,此人原本是長江水賊,幾個月前被官府收編了,他一心想吞掉我們的船隊和士兵,便向我許諾,他會建議封我為水軍副將,或許是他太急於吃掉我們,向我泄露了不少秘密,其中就包括他們准備討伐朝廷,另立新帝,所以我們就知道要開戰了。」

李延慶沉思片刻道:「你說得沒錯,確實是要開戰了,而且雷德的三千水軍已經出現在長江上,准備攔截我,我已派人去tiáo鄂州水軍過來,但力量還是不足,我希望你們的八百jīng銳能夠加入,正式成為我麾下的水軍。」

「李太尉看得起我們,是我們的榮幸,我出發前已經下令士兵和船只都前來揚州,估計今天下午就會抵達江都,到時卑職把軍隊正式交給太尉。」

李延慶笑道:「只是交給我整編,等殲滅了雷德的水軍,我會把它和鄂州水軍合並起來,成立一支新水軍,這支水軍的統制就由阮二將軍擔任。」

阮小二異常激動,連忙單膝跪下行禮,「卑職絕不辜負太尉的期望!」

阮小五和阮小七也跟著跪下,李延慶連忙扶起他們,安撫他們幾句,又讓親兵帶他們去更換軍服,李延慶對張順笑道:「他們本身就有招安官職,起點比較高,但你也不用失落,等剿滅雷德後,我也升你為統制!」

張順大喜,「多謝都統提攜!」

李延慶拍拍他的肩膀,「把你的手下召集起來,這次攻打雷德,你要再立奇功。」

..........

趙佶在江寧府避難時,江寧府曾一度成為江南各州的政治中心,趙佶在這里下達了無數條上皇令和任免書,深刻地影響了江南各州的官場。

雖然趙佶北上被金兵擄走,但江寧府的政治影響依舊存在,這次江南各州軍隊以勤王名義集結,便放在了江寧府。

軍營位於江寧府城東,距離長江不到十里,占地數千畝,由數千頂大帳組成,駐扎軍隊八萬人。

這八萬人來源比較復雜,有趙佶在江寧府新募集的兩萬軍隊,沒有來得及帶走,還有三大外戚庄丁轉化而來的一萬軍隊,但最多的還是由各州廂軍集結起來的五萬人,使總兵力達八萬人之多。

這支軍隊的主帥名叫向發,是向宗良的侄子,年約四十余歲,官任上將軍、寧海軍節度使,也曾在禁軍中擔任廂都虞侯等高官。

軍隊副將卻是大將劉延慶,劉延慶跟隨太上皇趙佶以及禁軍主帥高俅南下江寧府,他負責招募並訓練兩萬新軍,所以趙佶北上時,他沒有率軍跟隨,而是繼續留在常州訓練新兵。

由於劉延慶在軍中威望頗高,向宗良兩次前來拜訪他,並許以重利,最終說服了劉延慶加入擁嫡派,所謂擁嫡派就是支持大寧郡王登基,聽起來名正言順,實際上是關系到三大外戚的核心利益,以至於到了他們不惜以造反的方式來和朝廷對抗。

三大外戚之所以敢冒險一擲,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朝廷兵力太少,也只有七八萬人,雖然西軍還有十萬人,但被西夏牽制而無法tiáo動,加上京師財政匱乏,使三大外戚看到了重立新君的機會。

中軍大帳內,向宗良大大咧咧地坐在帥位上,他是向太後之弟,極得趙佶恩寵,雖然不姓趙,但因為他有外戚身份,使他成為宋朝極少數生前封王之人,他被封為永嘉郡王,他兄長向宗回也是生前被封為永陽郡王。

主帥向發坐在一旁,副將劉延慶則坐在向發對面,下面還有數十名大將。

「我剛剛得到情報,揚州通判吳琢父子被仇家所殺,開始我們都以為是李延慶公報私仇,但現在看來,應該是李延慶發現了吳琢的身份,所以找借口殺了吳琢。」

向宗良說到這,他看了一眼向發,見他欲言又止,便問道:「向帥想說什么?」

向發欠身問道:「剛才殿下說李延慶發現了吳琢的身份,難道我們的計劃被李延慶看破了嗎?」

「很有可能!」

向宗良目光銳利地掃了一眼眾人,又繼續道:「李延慶並沒有渡江,而是又重新返回了揚州,他一定是意識到了危險,而且根據江北的情報,江北出現了一支來歷不明的軍隊,約一萬人,我們認為這就是李延慶帶來的軍隊,或許他早就有防備,也或許他是為了剿滅方臘余孽,但原因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應對?我們已經商議過此事,但現在我想聽聽在座諸位的意見。」

【之前老高說宋朝沒有生前封異姓王,一般都是死後追封,也不完全正確,只能說生前封異姓王極少,但還是有,比如柴宗訓封鄭王,還有向氏兄弟封郡王,韓世忠封咸安郡王,張俊封清河郡王,南宋還有不少外戚封王,總得說來,主要是外戚封王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