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68 字 10个月前

說到這里,種洌的聲音也開始哽咽起來。

李延慶默默走到靈柩前,扶住了靈柩,成為第一個扶靈人,很快,劉錡、王貴、吳階、劉子羽、牛皋、劉鐵、貢祖文等七名西軍大將跟隨在李延慶身後也成為扶靈人,道路兩邊擺滿了香燭紙錢,祭奠逝去前西軍主帥種師道。

牛車緩緩而行,八名大將扶在靈柩兩邊,將這位戎馬一生的西軍主帥迎回故土。

......

種師道在返回京兆三天後下葬,包括李延慶、劉韐、劉光世、張浚等重要將領在內的三百多名大將參加種師道的下葬之禮,李延慶親自讀了祭文,祭文是天子趙構親筆所書,高度表彰了種師道為國為民、忠誠抗敵的一生,追封他為衛王,謚號忠勇。

在種師道下葬後,宋金兩國的談判也結束了,西夏完全接受了李延慶提出的四個條件,軍隊開始從蘭州和會州撤軍,不再擄掠漢民。

與此同時,西夏也開始在興慶府收集被擄掠而來的宋奴,准備和宋軍抓走的二十七萬西平府西夏人進行交換,雙方簽署了新停戰協議,規定雙方邊境恢復到宣和四年的勘定線,西夏在停戰協議中承諾,五年內不再進攻大宋,同時正式取消大宋給西夏的歲幣。

不久,朝廷的一系列旨意下達,為表彰京兆軍取得輝煌戰績,朝廷特賞銀百萬兩,絹三百萬匹,立功士兵賞田五萬頃,當然具體賞賜只能從西夏戰役的戰利品中來支出,朝廷是拿不出這么多銀絹,所有將士皆有升賞,一時間,三軍將士一片歡騰。

西夏戰役結束後,西北三路得到了短暫的休養生息的機會,李延慶積極訓練新兵,培養火葯、火器工匠,全力制造震天雷、飛火雷等犀利的火器,十月下旬,天子趙構下旨,同意李延慶的家人前往京兆府定居。

與此同時,西北三路各州府貼出了通告,今年將舉行科舉恩科,發解試將於半個月後的十一月初八舉行,朝廷省試則於次年三月在臨安府舉行。

李延慶來京兆後住在留守府後宅,京兆留守府實際上是後周時修建的行宮,大宋建立後,便將它改造成京兆留守府,它是京兆等級最高的一座官宅,只有親王以上才能入住,康王趙構出任京兆留守時曾經在這里住過一段時間,趙構將李延慶封到京兆後,特地指定李延慶居住這座等級最高的官宅,封它為安陽郡王府。

這段時間李延慶的親兵們一直在忙碌地收拾這座府宅,為了王妃的即將到來做准備,府宅占地足有兩百余畝,外形象一個『凸』字,其中突出的部分是官衙,占地約五十畝,原本是京兆留守官衙,現在改名為西北三路經略制置府,簡稱經略府,目前是西北三路的最高軍政官署。

『凸』字後面的主體便是安陽郡王府,大門是朝東開,和經略府的西大門沒有關系了,郡王府占地一百八十畝,光後宅的一面湖水就達四十畝,完全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王宮。

郡王府位於京兆城南面,離大慈恩寺很近,一條小河從府宅南面流過,小河對岸便是著名的大慈恩寺,一座jīng致的小木橋跨過河面,四周叢林環繞,格外幽靜,郡王府西面部分是經略府,位於朱雀大街上,大街對面便是京兆府衙,而經略府旁邊是一座軍營,駐扎了李延慶的五百侍衛親兵。

時間已經到了十一月初,京兆地區的初冬時節來臨了,京兆府的冬天干燥而寒冷,一般到十一月下旬會下雪,一連幾場大雪便會使京兆府的空氣變得濕潤起來。

這些天,京兆城街頭格外熱鬧,再過七八天便是舉行發解試的時間,使得京兆城內到處是生機勃勃的年輕士子,學而優則仕,早已深深浸透了漢人的血管,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代,科舉永遠讓讀書人向往。

西城門前,數十名挑菜進城販賣的農民正高聲叫賣,這時,一支由二十輛牛車組成的車隊在數百名騎兵的護衛下緩緩進入了京兆城。

「娘!這就是京兆城嗎?」

一個兩歲大的孩童站在車窗前注視著頭頂高大的城牆,一雙烏黑的眼睛格外純凈,曹蘊探頭看了看,柔聲笑道:「是的,這就是京兆城,我們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