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00 字 10个月前

「李經略保重!」

「各位父老保重!」

李延慶翻身上馬,向數十萬百姓揮揮手,tiáo轉戰馬向西疾奔而去,在一邊保重的吶喊聲中,李延慶的身影漸漸和三萬大軍一起消失在遠方。

.........

建炎二年八月,經過三lún的艱苦談判,宋金兩國達成了五年停戰協議,從五月初一開始至五年後的四月二十九日,宋金雙方不再進行交戰,雙方維持目前各自的控制疆域,宋朝不承認金國目前對大宋疆土的占領,金國也無意將占領之地交還金國,但出於停戰誠意,金國承諾不在海州、邳州、宿州、亳州和潁州等五州駐軍。

另外,宋朝將俘獲金國戰俘悉數交還金國,金國也將送還太上皇和先帝趙桓以及一眾王子大臣,宋朝將以遼國的歲幣交付金國,而金國同意將擄掠到遼東和上京的所有宋朝民眾遣返回鄉,作為金國治下的宋地平民。

戰爭終於停止,宋朝迅速進入休養生息階段,而金國也騰出手開始征討漠北各部,人口和兵力不足的矛盾開始顯現出來,金國不得不從中原抽兵北撤,這樣對中原的控制也隨之減弱。

為了解決對中原的控制問題,完顏斜也、完顏宗翰以及完顏宗弼便聯合上書,建議以宋人治宋,金國皇帝完顏晟接受了三人的建議,封前濟南知府劉豫為齊王,在汴梁建齊王府,管轄山東和中原地區,又封高慶裔為冀王,在河間府建冀王府,管轄河北兩路,完顏斜也依舊坐鎮燕山府,遙控中原各地。

建炎二年九月,太上皇趙佶和先帝趙桓以及一眾王子抵達了江寧府,趙構派范致虛、呂頤浩、高深、鄭望之、朱勝非、范宗尹等六名相國趕赴江寧府,迎接二聖南歸。

直到踏上江寧府那一刻,趙佶和趙桓才終於放下心,他們終於回來了,父子二人忍不住抱頭痛哭,剛任江寧知府的駙馬曹晟忙前忙後,將一行人安頓在江寧行宮,這時,范致虛、高深等六相趕到江寧府,君臣見面,又是一番抱頭痛哭。

行宮書房內,太上皇趙佶接見了范致虛和呂頤浩二人,在趙佶稱帝時代,范致虛就曾經出任相國,只是後來范黨案發,范致虛被貶去巴蜀,而呂頤浩也是哲宗時代的老臣,兩人的資歷深厚,趙佶也認可他們二人為左右相國。

但趙佶心中也有三大不滿,一是不滿他從前信任的寵臣一個都沒有保留,第二個不滿是兒子趙構沒有親自來江寧府迎接自己,第三個不滿是李延慶封為晉王。

李延慶封安陽郡王他承認,那是他父親神宗皇帝的遺旨,畢竟李延慶是第一個攻入燕山府的宋將,種師道不肯接受郡王,由李延慶來接替也是名至實歸,但晉王屬於親王,非直系皇族不能冊封。

李延慶娶了帝姬,最多只能算外戚,哪有資格冊封為異姓親王,就算再立下大功也不行,壞了列祖列宗留下的規矩。

其實趙佶詬病李延慶冊封親王也只是一個借口罷了,真正對李延慶不滿的原因,還是秦檜在燕山府密告他,李延慶不支持迎他回宋,顯然李延慶是堅決站在自己兒子那一派,這讓趙佶心中十分惱火。

不過這幾年的不幸經歷也使趙佶的城府更深了,他心中的三大不滿絲毫沒有表現出來,他笑眯眯對范致虛二人道:「朕很清楚皇兒在擔心什么,國不可能一日無君,同樣,國也不能一日有二君,兩個都是朕的兒子,朕作為太上皇有責任解決這件事,之前秦檜已經把皇兒的顧慮告訴了朕,所以朕決定在江寧府正式下旨,承認官家為大宋君主,同時改封恆兒為北王,明天將在江寧府行宮舉行簡單的退位儀式,請六位相國作證。」

范致虛和呂頤浩對望一眼,兩人心中大喜,官家派他們六人前來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既然太上皇做主,那這件事就算圓滿解決了,不過先帝沒有隨同太上皇一起接見他們,想必他心中還是有芥蒂,范致虛又小心翼翼問道:「那先帝的意見呢?」

趙佶一揮手,冷冷道:「他兄弟肯接他回國就已經是念手足之情了,他還有什么不滿足?他的意見不重要,一切由朕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