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議(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75 字 10个月前

范致虛微微一笑,「哪里詭異了,說來聽聽。」

「李延慶出任川陝經略使是我的提議,我並沒有削減他權勢的想法,我的本意也是希望他把巴蜀三路的政務也抓起來,官家也是這個態度,但為什么最後李延慶只能管軍,政務卻不能chā手,這又是誰的指示,范相從未提過,官家也沒有這個意思?」

「這應該是呂相公提出來的,減輕李延慶的事務,讓他全力抗金,這是呂相公的原話,官家原則上也同意了,只是沒有正式形成旨意。」

「這應該是曾秀麟的態度吧!」

高深冷笑一聲道:「不准川陝經略使chā手政務,朝廷又鞭長莫及,他真的成巴蜀的土皇帝了。」

「高相公看問題不要那么偏激嘛!關鍵還是李延慶自己也沒有時間,從他的表現來看,他似乎對河東路的政務更有興趣。」

「現在的問題是朝廷的態度,這么明顯的大案子,朝廷居然還不少人在朝會上抨擊李延慶,說他伸手過長,好像這些抨擊人都忘記了,李延慶可是川陝經略使,曾秀麟是他的下屬,上級追查下級責任不很正常嗎?擅自征稅三百八十萬貫,還中飽私囊,而且證據確鑿,這么嚴重的大案這些人視而不見,偏偏去指責李延慶管得太多,難道這還不詭異,倒底是誰在給他們撐腰?」

高深的語氣十分嚴厲,范致虛只得苦笑一聲,這種事情沒辦法說破,但兩人心里都明白是誰在支持曾秀麟,除了太上皇還會有誰?

范致虛已經隱隱猜到了,這件事其實是太上皇和官家在爭奪巴蜀的控制權,太上皇先籠絡了曾秀麟,李延慶一定是在執行官家的指示,扳倒曾秀麟,現在曾秀麟被抓,太上皇當然憤怒著急。

范致虛沉思片刻道:「這件事我估計已經有結果了,我們再耐心等等,張御史的奏折應該很快就送來了。」

兩人喝了口茶,這時,一名隨從在門口稟報道:「啟稟兩位相國,知政堂送來急件,說巴蜀有緊急奏折送來,請兩位相國立刻回去。」

范致虛和高深對望一眼,兩人幾乎同時站起身,巴蜀的斗爭結果終於來了。

.........

知政堂氣氛肅然,六位相國正襟危坐,張御史從成都送來的報告正在鄭望之手上,他是最後一個看這份報告的人。

御史台當然不是向知政堂負責,他們是直接向天子提交報告,不過報告對象若涉及到朝廷重要官員,一般在向天子匯報的同時,也要抄送一份給知政堂。

「大家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首先開口的是范致虛,他問得很有水平,不是問對這份報告有什么看法,報告是御史台tiáo查的結果,不應該由他們來質疑,所以范致虛只是問曾秀麟這件事。

呂頤浩嘆了口氣,「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一直以為曾秀麟是個清廉正直的人,怎料到他居然......居然.....哎!我要向天子請罪,我看錯人了。」

呂頤浩表態很及時,大家都知道他是曾秀麟的後台,他如果不盡快撇清自己,一旦這件事在朝廷發酵,恐怕他會被牽扯進去,畢竟證據確鑿,而且人也死了,太上皇是不會保一個死人,沒有太上皇的力保,曾秀麟這個案子會淹死很多人。

高深冷笑一聲道:「今天朝會還有人在抨擊李經略使多管閑事,若不是李經略頂住壓力查辦此案,恐怕曾家真要天下第一豪富了。」

高深的譏諷使呂頤浩和范宗尹的臉sè十分尷尬,范致虛連忙咳嗽兩聲,把話題岔開,「現在的問題是後續該怎么處理?一個是大量錢財和產業,還有一個城都新知府,再一個就是這個案子要不要深入查下去?這三件事是接下來要做的,大家表個態吧!我總結一下,就作為我們知政堂的意見上報給天下。」

范致虛對高深笑道:「高相公先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