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三)(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27 字 10个月前

老工匠搖搖頭,「我們已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從沒有在城牆外炸開城牆的記錄,按理震天雷必須塞進城牆內部才能炸塌城牆,就算爆城型的震天雷也不例外,這次真是意外,不過小人估計是城牆本身的問題,可能是年代久遠,石塊之間的砌合粘度已經沒有,所以只要有一塊石頭坍塌,就會引發其他石塊跟著落下。」

李延慶走到城牆邊,晃了晃一塊大石,果然可以輕易推倒,兩塊大石之間的砌漿已經完全酥了。

根本原因還是西夏人築城的技術比較落後,不像宋朝是用米漿和石灰攪拌,凝固後非常堅固,堪比後世的水泥,而這邊直接用石灰漿砌城,一旦年代久了,大石和大石之間的粘合度就會消失。

王貴在一旁忽然道:「聽說西夏人城牆都是遼國工匠幫助修建。」

眾人眼睛都一亮,大家都聽懂了王貴的意思,既然西夏的築城工藝來自遼國,那遼國的城牆也應該一樣,金國更是直接用遼國城池,那么他們爆城型震天雷直接在城牆外就能炸塌城牆,這可是一個巨大的發現,等於給宋軍的攻城戰術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李延慶微微一笑,「這不光是震天雷的機會,用攻城槌撞擊城牆也是一樣,我們完全可以設計一套新的攻城戰術,對我們的進攻將無往不利。」

眾人摩拳擦掌,對外來的戰爭充滿了信心。

這時,一名將領奔來稟報:「啟稟都統,劉將軍已經完成了對城內的清查,請都統進城!」

李延慶點點頭,這才翻身上馬,帶著眾人向城內走去.......

夏州城是宋軍占領的最重要的一座西夏城池,雖然只有一萬三千戶,八萬人口出頭,但它卻是西夏的第二大城,僅次於都城興慶府,它的失守也就意味著西夏失去了近一半的國土。

在金國占領太原府後,西夏也撤銷了原來宋夏邊境的大量軍堡和駐軍,節省了不小的財政支出,但去年初宋軍徹底奪回河東路後,西夏也打算重新恢復邊境駐軍,怎奈兵力不足和財政拮據,一直遲遲沒有恢復,夏州城也就成了西夏最東面的一座駐兵之城。

雖然夏州以東沒有了軍隊,但這一帶卻生活著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它們都是西夏的戍邊部落,不過它們對西夏的歸屬感並不qiáng烈,每年西夏要拿出大量的錢財補貼他們,一旦西夏中斷對他們的錢財支持,而宋朝再利用貿易和糧食及時補上這個缺口,他們極可能就會變成宋朝的邊民。

張叔夜和徐徽言在這次北征中的任務就是這個,他們負責收服夏州以東的各個小部落,用武力和糧食來收服他們。

此時,夏州城內的混亂已經得到了控制,家家戶戶被要求閉門不出,大街上到處可見屍體,劉錡在一旁解釋道:「這些人卻不是宋軍所殺,而是被當地居民殺死,據說昨晚西夏軍qiáng征壯丁,同時jiānyín搶掠,使城中居民對他們恨之入骨,所以這些士兵逃進居民區時,無一例外被憤怒的居民殺死,並把屍體扔出來,一共被殺九百余人。」

李延慶忽然發現這些被殺的士兵幾乎都是漢人面孔,不由一怔,「他們都是漢人?」

「應該說他們祖上是漢人,在西夏他們的身份是奴隸,在西夏從軍就叫奴軍,都統別以為他們是漢人就心懷憐憫,他們可不認為自己的宋民,也不會說漢話,殺起宋民來比黨項人還狠,這樣他們就能轉為西夏平民。」

李延慶點點頭,這確實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他們之前已經遇到了,上次他們從韋州和西平府將數十萬漢人帶回陝西路和秦鳳路,就發現里面有不少人不會說漢語,只會說黨項語,後來有不少人因為語言和生活習慣難以適應,又攜家帶口返回了西夏,李延慶也不阻攔,任憑他們回去。

其實這種現象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隋朝在地理上統一中國,但南北人民的巨大隔閡依然存在,為了彌合這種隔閡,隋朝開掘了大運河,在經濟上和交通上溝通南北,為了籠絡南方讀書人而開創了科舉制,使南方士人也有機會進入統治階層。

遼宋金西夏也是一樣,這四個國家內都生活著大量的漢人,民族血脈相同,國家的認同卻不一樣。

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有兩個,一個辦法是將居民置換,將西夏人打散後遷居到內地,讓他們慢慢融為宋民,而西夏則遷入內地居民。

另一個辦法就是時間來遺忘,用宋朝官員來管理,百年後他們就會逐漸忘記他們曾屬於西夏國,前提是必須將西夏皇族斬盡殺絕,斬草除根,否則就會像慕容父子一樣,燕國消失了幾百年,他們還念念不忘要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