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十二)(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55 字 10个月前

但李延慶的真正的目的是想在實戰中檢驗火銃兵的效果,這支軍隊便是由五千騎兵、一千弩軍、一千火銃兵和三千重甲步兵組成。

天空放出萬道霞光,東風勁吹,李延慶屹立在軍隊的最前面,只見他身材魁偉、威風凜凜,赤紅sè盔纓在閃閃發光的金盔下隨風飄逸,他的嘴角綳成一條直線,儼如花崗岩一般冰冷堅硬的臉龐上充滿堅毅和無所畏懼。

「嗚——」嘹亮高亢號角聲在曠野里回盪,這是宋軍起程的命令,其他號角聲也應聲響起,隆隆大鼓擂響了,一聲一聲、一陣一陣,直敲到人的心中,催人奮進,讓戰士士氣高昂。

「進軍,向西夏人進軍!」

他一聲高喊,戰馬躍身飛出,在他身後,京兆軍的戰旗在風中掩卷,一隊隊大宋士兵起拔,直向二十里外的戰場開去,李延慶縱馬飛奔,白sè的鬃毛飛揚,兩邊的騎兵呼嘯向前,如同奔向海岸的洶涌浪花。

今天天氣晴朗,空中飄著幾縷輕雲,風正轉成西風,風速加大。

一萬西夏軍靜靜地簇立在一片寬廣的山丘上,在山丘最高處,高騎馬上的西夏主將拓跋威打手簾凝望著遠方。

忽然,他看見了,約五里外出現了一條蠕動的黑線,緩緩向這邊開來,越來越明晰,旌旗成雲,盔甲寒亮,『五千騎兵!他最多只有五千騎兵。』拓跋威心中升起一股豪氣,這一仗,他必勝無疑。

宋軍在三里外停住了腳步,一千弓弩手迅速就位,在弓弩手的身後是一千火銃兵。

三千重甲步兵的集成方陣位於中間,站列成兩排,仿佛兩堵厚厚的鐵牆,在隊伍的後面則是五千輕騎,手執長槍,鞍胯橫刀,戰馬已體會到即將到來的殺氣,正低頭咆哮,隨時備戰。

兩軍對壘,雙方都在積蓄力量,候而待發,這支萬人的西夏騎兵是拓跋部的鎖甲軍,也是拓跋部維持了近百年的最jīng銳之軍,幾乎都父子相傳,不會輕易拿出來。

這次西夏面臨生死存亡,大酋長拓跋萬利便將這支傳承了百年的鎖甲軍交給了兒子拓跋威。

這支軍隊的qiáng項在於盔甲,他們不似鐵鷂子軍配鐵片甲,而是大多披掛鎖子甲,做工jīng湛、細密,普通刀劍絕難砍入。

此外,西夏鑄劍技術也較高,故這支軍隊的主要裝備便是長劍和矛,但這支軍隊也有弱點,那就是不太靈活,在馬上騎射比較弱,他們主要靠qiáng大的沖擊和凶悍的激戰來戰勝敵軍。

宋軍騎兵則不同,裝備jīng良,騎弩、鐵甲和長槍是宋軍的三大法寶,尤其是宋朝的西北軍,驍勇善戰,身材高大威猛,配備有犀利的火器,一直是宋朝和異族作戰的主力軍。

一陣狂風刮過空曠的戰場,飛揚的沙塵將天空染成煙灰sè,但兩軍依然沒有動,西夏主將拓跋威在等,等宋軍騎兵先出陣而削弱宋軍弩箭的威力。

宋軍主將李延慶也在等,用恆古不變的耐心在等,西夏軍先出陣,則用勁弩和火銃來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兩員大將似乎是在較量耐心,看誰能等到最後。

時間一點一點、一刻一刻地過去了,半個時辰過去了,李延慶的瞳孔已經成了一條直線,但他岩石般堅硬的臉龐上卻沒有半點表情,神情嚴峻,沒有命令,宋軍誰也不准動一動。

拓跋威終於有點動搖了,他似乎隱隱聽見了細封別也的譏笑,似乎在嘲笑自己的勇氣不足,年輕是他的優點,可以勇猛無懼,但年輕也是他的弱點,深度不夠,最終還是沉不住氣。

終於,他的戰刀徐徐抬起,緊綳的chún線里蹦出三個字:『出擊!』

騎兵占優的西夏軍終於先出擊,『咚!咚』的皮鼓聲敲響,震人心魄,兩百人一排的西夏軍騎兵緩緩啟動,組成一座五十排的方陣,彌漫著滔天的殺氣,每個士兵的眼中都是死灰sè,左手執盾,右手長矛,催馬一步一步向宋軍開去,越走越快,長劍高高舉起,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

這時,急促的戰鼓聲敲響了,騎兵開始奔跑起來,速度越來越快,隊伍也開始散開了,變成了一座巨大的方陣,但並沒有徹底散亂。

這支騎兵隊就是以兩百人為一營來作戰,所以即使速度再快,陣型也不會亂,只有這樣,殺入敵陣後,騎兵才能以一個集團作戰。

這也是李延慶期待的速度,對方保持陣型,正好是他們的活靶,李延慶默默計算著火銃射程,西夏軍已經到二百五十步了,即將進入了宋軍火銃的射程,李延慶振臂大喝:「射擊准備!」

主帥的命令立刻有了響應,一千支火銃刷地抬起,士兵半跪在地上,瞄准了疾奔而來的敵軍騎兵。

以此同時,一千弩兵也跟著舉起了神臂弩,等待著射擊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