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2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565 字 10个月前

牛皋也道:「還有物價上漲,我想請兩個丫鬟伺候老娘,當年一個月也就一貫錢,現在要三貫錢才請得起。」

岳飛喝了口酒苦笑道:「兩幾年官家同意我們自籌錢糧招兵,但根本就不現實,一名士兵一個月的軍俸就要八貫錢,招募一萬人,光軍俸一個月就要八萬貫,還要管吃住開支,還要盔甲兵器,養一萬士兵一個月就要十幾萬貫錢,我們去哪里籌措錢糧?」

「朝廷當時沒有從地方稅賦中補貼你們?」李延慶問道。

岳飛搖搖頭,「那是因為京兆軍一直在作戰,所以才把三川的稅賦給你們充軍費,中原軍隊就沒這個運氣,已經和金國簽署了停戰協議,朝廷肯養我現在手下的軍隊就已經不錯了,怎么可能再把地方稅賦給我,連經商權都沒給。」

「那後來呢?」李延慶又問道。

岳飛嘆口氣,「後來我們意識到,朝廷是想削減我們的軍俸開支,讓我們自己解決差額不足,我們便集體和朝廷協商,官家最終答應給足我們目前軍俸,我們放棄自募軍隊。」

李延慶沒有多說,他心里明白,這是朝廷又後悔讓地方大將自籌軍費,所以削減現有軍費,bī大家主動放棄自籌軍費的權力。

李延慶又笑著問王貴道:「你家不是在京城買不少土地,怎么又想買宅?」

王貴指指牛皋,「是老牛想買,他娘子是江南人,在京兆住不慣,看見我妻兒搬回京城了,他們也想搬回京城。」

牛皋的臉脹得通紅,連忙道:「京城的房宅太貴了,實在買不起,要不就租一座宅子。」

李延慶想了想道:「或許會有官宅!」

王貴大喜,連忙問道:「不是說非駐京官員不提供官宅嗎?」

李延慶笑道:「現在臨安城的常住人口已經突破一百五十萬人,還在繼續增加,居住太擁擠了,所以我考慮向東擴城,向東擴四里,到宦塘河邊,現在的東城就變成了內城,然後我會專門在新城劃出一塊地,修建軍隊官宅和官舍,凡統制以上都有機會分到官宅或者官舍,象老牛是一級統制,至少可以分到一座十畝官宅,將來打仗立功,這座官宅還能轉為私宅,傳給子孫。」

牛皋歡喜得咧嘴大笑,「那俺就不用再去買宅了?」

「不用去買了,我解決了文官的住房,不能不管武將吧!」

這時,岳飛也忍不住問道:「延慶,這官宅制度什么時候施行?」

李延慶微微笑道:「擴城方案過幾天就會宣布,下個月京兆府會提交新城修建計劃,那時軍方官宅土地就會定下來,我估計年底前會完成軍宅修建。」

李延慶又笑道:「到時五哥也把老母妻兒送來京城吧!我給五哥安排一座二十畝的官宅。」

岳飛嘆口氣,「其實我母親一直念念不忘家鄉,畢竟父親的墓還在那邊,她想百年之後和父親合葬。」

王貴勸他道:「就算我們收復了河北,想恢復從前的光景,至少也要幾十年時間,還是讓老娘搬來京城住,我父親和祖父也會搬來京城,老湯家也會來,到時我們家人一起坐船回去掃墓,路上也不辛苦了。」

岳飛點點頭,「如果京城有宅,搬過來住也無妨,按照慣例,我們這些領兵大將的家眷最好在京城,朝廷也不會猜忌我們,延慶現在應該也深有體會了。」

李延慶沉吟一下道:「中原駐軍倒問題不大,但邊疆駐軍確實需要一種制衡,我准備實施監軍制度,同時邊疆大將的家眷必須在京城,這倒不是針對誰,而是一種制度,另外還有將領lún換制度,一名主將在某地統兵不能超過五年,將走兵不動,這三項制度配合起來,就可以逐漸扭轉文官領兵的弊端。」

岳飛默默點頭,半晌,他又低聲道:「延慶,現在地方上對你當監國攝政王議論很大啊!」

李延慶微微笑道:「這個我知道,但你們可能想不到,朝廷文官卻非常支持我。」

「這是為什么?」王貴不解地問道。

「因為相權增大了,現在朝廷的一般政務我基本上已經不過問,蓋上中書門下大印就可頒行,我只管重大軍國事項,只管任命或者更換相國,如果相國做得不好,或者名聲太差,我就會再換一個新相國,所以現在相國們都做得很舒心,范致虛說他年輕了十歲。」

「可是如果天子長大後呢?」岳飛又問道。

李延慶端起酒杯笑道:「那是十八年後的事情了,我們把眼前之事做好,以後事情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