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驗收航母以及師姐無人知曉的功績(2 / 2)

大國戰隼 步槍 2171 字 2020-07-25

首艘航母完成後,華總工就要奔赴新的崗位,帶領團隊進行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工作。實際上這項工作早就開始了,華總工是身兼兩職。首艘國產航母已經完成了總體設計,接下來就該開建了,正是關鍵時期所以華總工是兩頭跑。

顧不上和李戰多說幾句話,華總工返回辦公室繼續處理首艘國產航母的事情,不到凌晨三四點他是不會睡覺的,睡三四個小時就爬起來,繼續同樣強度的工作。嘔心瀝血已經無法形容他為航母事業的付出了。

「我去過華總的辦公室。」

連夜返回基地的車上,李戰感慨著說,「他把辦公室當成家了,行軍床、電飯鍋、電水壺,里面還改造出了洗手間,直接就住在那里。一天能睡五六個小時幾乎是奢望。」

成達憂心忡忡地說,「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船廠應該想想辦法。」

「沒有辦法。科研人員出現了斷層,年輕人跟不上來,他那一代的很多人要么中途改行要么外國留學不回來,能扛起這個大旗的只有華總工一人。新航母也是他在負責,一肩兩挑。我總說我們飛鯊的訓練強度很高,和華總工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韓紅軍微微搖頭說,「華總的年紀和我爸差不多,可是看上去我爸比他年輕多了。」

「現實很無奈。」李戰說,「我們只能加把勁訓練,航母交付後盡快形成戰斗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華總工的付出。」

成達嘆著氣說,「是啊,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

點了根煙,坐在副駕駛上的李戰放下車窗,蘭德酷路澤奔馳在沿海公路上,帶著腥味的海風吹拂過來讓人精神一振。抽了兩口煙,李戰提高音量說,「許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瓦良格拉回來之後我們的軍工摸索了那么多年沒看到什么成果出來,包括許多軍中人士。航母的研制最關鍵的並非某一項或者幾項技術,也並非技術先進程度的問題,甚至材料也不是最難的。」

「這方面我了解不多。」成達來了興趣。

韓紅軍問,「大隊長,我也不是很懂,的確覺得搞了那么多年還在折騰瓦良格,個人情感上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李戰說,「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基礎數據,需要通過大量試驗得出的大量基礎數據,這些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你知道這個設計,甚至設計思路,但是你要搞明白為什么要這么設計,每一個指標的衡量標准是什么,沒有上千萬次的試驗是根本不行的。我和沈飛廠的人聊過,蘇兩七的國產化工作之所以搞了這么多年也沒真正拿下來,一直到了國產電傳飛控出來之後才算是徹底解決問題,不是因為他們技術不夠而是因為需要大量的試驗,沒有捷徑可走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試驗。」

「比如說我們的殲十五,張雪陽遭遇的飛控系統失靈原因是什么,是這個飛機本身的設計是有缺陷的,哪怕發生故障的幾率很低,可是一旦發生了就是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老張算是運氣非常好的。為什么在我們拿下了蘇兩七之後還搞不掂蘇三三,盡管是同一個平台,但是改進的本質完全不同。單單是折疊機翼就是個大難點,要盡快用上這個飛機最好的辦法是依葫蘆畫瓢,按照原型研制出來,再想辦法解決飛控缺陷的問題。」

李戰遺憾地說道,「和大飛機一樣,我們曾經拿了一手好牌,假若當年順利地發展下來,現在民航飛的就是自己的大飛機。可惜當年整個航空業出現了將近二十年的停滯期,我們錯過了太多的時間和機會。眼下重新撿起來就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以及時間。」

「好在當年軍機的發展始終能夠保持進步。」成達認同地點頭。

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期,軍用飛機的發展也沒有出現停滯,盡管當然也受到了影響,這是不幸中的萬幸。當前看到軍用飛機發展遠比民用飛機要快很多是有歷史原因的。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的研制是兩條線。

「是啊!」李戰抽了口煙,說道,「延伸開去看科研行業,尤其是國防科研行業,由國家控制是非常必要的。當年那些飛機制造廠若不是有部隊屬性,部隊勒緊褲腰帶咬牙堅持保證基本的研究,恐怕咱們的軍用飛機也完蛋了。」

韓紅軍好奇地問,「運十這個項目是民族之痛啊,有一些觀點認為當初造成運十項目夭折的主要原因是出現了理念沖突,結果是另一派占據了上風。」

成達說,「當時的時代背景不一樣,改開沒多久,追求短期經濟利益的人不在少數。再一個就是……」

他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又是一陣唏噓。

「在北庫工作的時候我去了一趟長飛廠,他們的大型運輸機項目進行得很順利,估計明年就能實現首飛了,圖紙我看過,很漂亮的大飛機。紅軍見過我師姐,這個項目我師姐也出了一份力。」李戰換了個開心的話題。

韓紅軍一愣,馬上笑道,「對對對,我想起來了,就那次川航的波音747全貨機備降北庫,大隊長你師姐看著一點都不像三十多歲的人。」

李戰說,「她今年三十八了。」

「沒聽明白,說說。」成達問。

李戰笑道,「我師姐轉業後到川航工作開大貨機,跑的是東歐航線。那一次我估計拉的應該是長飛廠要用的航空發動機。」

這一下子成達全明白了。

「你師姐是功臣吶!無名英雄!」

「怎么是無名呢,我師姐叫朱晴瑩。」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