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楊家將之宗寶救母(1)(1 / 2)

作者:主治大夫2019/04/15字數:3,318【第一回邊關狼煙起】話說北宋真宗年間,遼國在蕭太後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增強。

那蕭太後雖是一介女流,但卻志存高遠,雄心勃勃,她多次進犯中原,卻都被六郎楊延昭領兵擊退,楊家將的威名也因此傳播宇內。

當時真宗皇帝登基未久,根基尚淺,他生性多疑,見楊六郎威名遠播,帳下猛將雲集,心中甚慮。

老太師潘仁美趁機進言道:「陛下,那楊六郎勢力太大,可不得不防啊!」真宗道:「楊家素來忠心耿耿,想必不會圖謀造反吧!」潘太師道:「陛下不記得當年太祖皇帝陳橋驛黃袍加身的故事了嗎?且不說那楊六郎忠心與否,若他手下將士也學當年故事,將黃袍硬披在他身上,只怕他不反也得反了!」潘仁美這一席話正說在了真宗皇帝的心坎上,他蹙眉說道:「潘愛卿,孤所慮正及於此啊!以愛卿所見當如何應對呢?」潘仁美道:「近日雲南王欲圖造反,陛下可下旨命楊六郎前往鎮壓。

六郎若勝則可將他留在雲南駐守,跟他手下眾將南北分隔;若不勝,則就地處決如何?」真宗喜道:「此計甚好。

」遂下旨調六郎楊延昭去往雲南鎮壓反賊。

楊六郎領旨出京,不出一個月就將反賊盪平。

但那潘仁美豈肯善罷甘休,又攛掇兵部司馬王強一同入殿,狀告六郎楊延昭私下里招兵買馬,意圖造反。

真宗皇帝信以為真,遂下旨令六郎自絕。

楊六郎知道自己是功高蓋主,既然皇帝眼里容不得自己,唯有一死以明心跡。

楊六郎一死,真宗皇帝又聽信潘仁美之言將六郎生前的心腹猛將一一調離北部邊關。

話說六郎楊延昭的死訊傳到大遼國後,蕭太後喜不自勝,她即刻整肅軍馬,拜平南王大將軍韓延壽為兵馬大元帥,發兵20萬殺奔大宋國而來。

那平南王韓延壽乃遼國第一名將,深通兵法且又武藝高強。

他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數座城池,不日就已殺至邊關重鎮雄州。

雄州守備劉義雄自知兵少將寡,絕非韓延壽之敵,又對朝廷處死忠臣楊延昭一事心懷不滿,遂開城投降。

韓延壽將雄州兵馬收編後,仍交劉義雄指揮,命他為東路軍先鋒直取霸州。

消息傳到東京汴梁,滿朝文武俱皆失色。

真宗皇帝連忙召集大臣商討應對之策,一眾文武官員主戰的主戰,主降的主降,一時間相持不下。

那真宗皇帝自認是天朝上國,對未戰即降心有不甘,遂問眾位愛卿何人可以拒敵。

那兵部司馬王強本是主降一派,見皇上欲求一戰,遂舉薦八王爺趙德芳掛帥出征。

八王爺心下明白,這是王強的jiān計,想他一個文官如何知曉帶兵?他正欲推脫,不料寇准寇大人從文官隊列中站了出來,說願意作為監軍與八王爺一道出征大遼。

真宗皇帝龍顏大悅,當即准奏,又問寇准有何退敵良策。

寇准言道:「遼兵雖眾,然遠道而來,勢必疲憊,只需得一良將與之周旋,無需多日即可退敵。

」真宗問何人可以為帥,寇准乃道:「那韓延壽乃遼國有名的帥才,絕非等閑之輩,除非是楊家將方可與之為敵。

」真宗一聽說到楊家將,不免面露難色,他心中早已後悔將楊六郎賜死,若有楊六郎在,諒那遼狗也不敢入侵他大宋國。

可如今事已至此,後悔亦是無用,便道:「寇愛卿,只是楊六郎已死,楊家還有何人可以掛帥啊?」寇准道:「臣保舉一人可以為帥。

此人雖是一介女流,但文韜武略不遜於男兒,若以她為兵馬大元帥,定可御敵於國門之外。

」真宗問是何人,寇准道:「佘賽花。

」真宗道:「佘愛卿雖有韜略,可惜年事已高,又是一介女流,怎可為帥?」寇准道:「陛下,佘太君雖年愈五旬,但一身武藝仍非常人能敵,更兼深通兵法,除她外別無他人可以應敵。

臣再舉薦一人作為副元帥,此行必獲全勝。

」真宗又問是誰,寇准道:「正是六郎之子楊宗寶。

」那八王爺心中暗暗叫苦,心道你寇准害我也就罷了,卻要舉薦一個老婦人為帥,一個黃口小兒為副帥,這不是要讓老楊家絕後嘛。

真宗心下也是將信將疑,可放眼滿朝文武實在找不出別人,遂下旨招佘賽花、楊宗寶入殿拜將。

佘賽花和楊宗寶領旨出殿,率各州兵馬15萬,與八王爺趙德芳、寇監軍寇准等人一道即日趕赴邊關迎敵。

八王爺一路上責怪寇准多事,說他這是要害了老楊家。

寇准笑道:「那王強和潘仁美早就想害楊家,我此番舉薦佘太君,正是要將軍權握在手上,如此才可以救楊家於水火。

」八王爺聽他如此這般一說,亦覺得頗有道理,只是對如何退敵仍有疑慮。

卻說佘太君率大軍一路急行,不日已到得宋遼邊境,聽報雄州已失,忙升帳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