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章 誕生(第四卷終)(1 / 2)

1911新中華 天使奧斯卡 3502 字 2020-05-27

大選終於全面結束了,眾議院當中六百九十一個議席,聯邦黨占據二百九十九個席位,國民黨占據二百一十六個席位,其他黨派占據一百六十六個席位。聯邦黨沒有取得簡單多數。參議院一共一百一十個議席,聯邦黨占據了七十三席,取得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國家元首的爭議,也沒有什么懸念了。議員們陸續就道,在五月份中旬的時候齊集南京,這里已經是一片春光繁盛的景象。在議員宣誓就職的時候,北京臨時參議會過渡委員會也宣布結束。經過幾天的緊張籌備和醞釀,終於和外界風傳的一樣,宋教仁領銜組成了聯合責任內閣,各部院的人選大多和傳出來的風聲一樣,只有水利部部長換成了譚畏三,原來預定的陳其美只撈到一個次長的位置;工業部部長確定了是謝明光,次長鄧肯;內務警政部部長空缺,陳卓以次長的身份暫代;地方自治協調部還是章太炎,不過次長就是原來聯邦黨的秘書長沈恩孚,他沒有參與議員的選舉。眾議院的議長就是丁西林老先生,參議院的議長卻是國民黨方面的林森。這是一個多方面做了妥協、大家表面上互相平衡互相牽制的局面,似乎就是皆大歡喜。憲法起草委員會也提交了民二年憲法草案,供參眾兩院審核批准。當憲法通過之後,就是正式選舉國家元首的時候了。在那個時候,也就是雨辰步入自己國內生涯頂峰的時候。這一切的一切,似乎已經將他捧在了最高的地方。

在雨辰的心目中,這一切就已經天下大吉了嗎?還遠遠沒有到那個時候呢。國內仍然沒有完全平靖,西南軍閥,同盟會三督,西北偏遠各省,都還處於割據狀態,中央政令不加,有些地方內戰的烽火仍然沒有停止。雨辰的軍隊已經協防山西,同時進入四川。在四川省內,軍閥自己的權力看得遠比雨辰的實力來得重要。當第十師水陸兩路並進川西的時候,雖然一開始狂飆疾進的姿態讓川西軍閥一時反應不急,但是現在居然也有交火發生了。在成都十師居然和鄧錫侯、田頌堯的部隊大打出手。兩人在成都的防軍被打垮之後,居然聯合四川號稱五師長聯名上書,控告湯斯靈和十師的官佐魯莽滅裂,破壞川省大局。他們竟然還真的想賴定了四川這塊地盤,完全無視雨辰想把四川收入囊中的大計!地方如此,財政統一和軍隊國家化的政策推行起來,自然會困難重重。

加上現在民生凋敝,民族工業不振,地方自治和中央未來關系如何協調,省政府如何組織引起了極大爭論,國家總體財政極不寬裕,而要做的事情卻是太多太多。前面的人給雨辰留下的實在是一個爛攤子,這一切的一切,都要他這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來收拾。時代的潮流加上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讓他等到了成功的這一天。他知道前途多艱,但是他卻滿懷信心。時代的潮流,民族的覺醒是不可阻擋的。他只要順應這個大勢,雖然仍然會面對很多困難,但是都是能夠解決的。最重要的是,他對這個傳承了三千年卻依然頑強存活至今的古老民族,充滿了信心。在歷史上這個民族在二十世紀的幾個重要關頭都錯過了機會,讓民族的氣運近乎斷絕。在這個世界里,這個民族再不能錯過什么了。這就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最大使命。雖然權力的巨大誘惑力使他迷醉,操縱別人命運的感覺也讓他感到愉悅,但是這個使命,他卻無時或忘,永遠謹記在心。他將帶領這個新的民國,迎接一個嶄新的新世界。未來,在等著他。

1913年5月28日,新憲法草案得到通過。規定國家元首為總統,由參議院選舉產生。參議員任期為五年,總統的任期也同樣為五年,但是沒有規定總統的任職到底幾任為止。國民黨在這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見,認為總統的任期最好兩屆為止。但是雨辰派的議員表示,美國當初總統也沒有限定幾任,由華盛頓兩任之後放棄競選才形成的大家默認的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規定。在現在國家多難的時候,需要穩定的領導,這方面還是不規定明確的任期為好,將來自然會形成民國自己的規矩。經過激烈的爭論可能還有些見不得人的背後交易,國民黨的修改意見被微弱的多數否決了,而總統的職權則是統領全國陸海軍,責任內閣的大政需要總統蓋印認可,對參眾兩院形成的議案總統有否決權。外交軍事等牽涉國計的大政,總統可以不經過內閣直接提交參眾兩院表決認可。責任內閣對總統負責,而總統對參眾兩院負責。安蒙軍作為一支捍衛國家利益的武裝力量,可以在緊急時刻,不經過議院批准由總統直接動用用來維護國家利益(美國海軍陸戰隊民國版)。民二年憲法正式取代了臨時約法成為民國憲法,其中內容多有繼承自臨時約法的。

1913年5月30日,參議院以一百一十票中的八十九票的絕對多數,選舉雨辰擔任民國第一任正式政府的正式大總統。孫中山得到了十八票,兩個候選人的競爭,雨辰以絕對優勢取勝。民國以來形成的光復四大偉人,孫、黃、袁、黎,死了兩個,黎元洪銷聲匿跡,而孫中山拒絕了雨辰請他擔任副總統的邀請,就任全國鐵路督辦這個雨辰特意憑空設立出來、隸屬於總統府的機構,去實現他鐵路建設救國的夢想。歷史走了這么一圈,最後終於形成了這么一個結果。而1913年的6月1日,就是雨辰正式宣誓就任的日子了。

各國對遠東這個國家巨大的政治變動,都傾注了巨大的注意力。評論文章、外交官正式的報告,甚至還有國家發表的關於遠東格局變動的白皮書,都是連篇累牘的。他們都隱約意識到,至少是在遠東,一個新的歷史格局正在塑造。。

「袁世凱先生死於1913年的1月27日,他親眼看到了自己一手塑造的北洋團體的崩潰,卻沒有看到這個團體從根本上的滅亡。對於他來說,錯過了北方春季那場針對北洋下台的高官的野蠻搜捕,也許是一件幸事。他更沒有看到,整個中國的國民,至少是絕大部分,選擇了將國家的命運交付給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也許是一件更大的幸事。對於這個一直想以穩重漸進的辦法豎立自己在全國的權威、慢慢帶領這個破敗的天朝上國走進現代國家行列的老人來說,死去,也許就是不用看到這一切的最好結局。」

這篇文章是泰晤士報記者莫理循先生寫的,這個袁世凱狂熱的支持者一開始就用淡淡的哀傷筆調追憶了一下袁世凱,他的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閱讀。他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在的了解,在西方人當中,的確是首屈一指。

「在中國古老的傳統當中,很少有這么年輕的人掌握國家大權的時候。當然封建帝王的子孫除外,他們雖然當上了年輕的皇帝,但是底下具體管理這個國家的還是穩重的老年人,這是這個國家的傳統。但是現在的局勢,終於發展到了這個國家背離這個傳統的時候了。一群從上到下都年輕得令人瞠目結舌的人接管了這個國家的全部最高權力。也許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厭倦了上百年自己國家地位的低落,還有無能的政府,才選擇了他們的。總之,他們在大致上合法的程序當中贏得了選舉,獲取了中央大權。本文的作者已經無意回顧他們攫取這樣的權力的過程,這本身就已經是個傳奇了。本文作者只是想分析在這群年輕人的治理之下,這個國家究竟會變成什么樣子,對西方列強國家在華的傳統利益,究竟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這個國家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很特殊,特殊到從來沒有在他們的歷史上出現過的樣子。中央政權似乎終於承認了從晚清以來地方的權力逐漸擴大的現實,再也不任免或者派遣官吏到地方的基層機構——也就是縣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似乎就局限於稅收的分成上,滿足於在地方派遣稅務機構、安全機構之類的東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國家終於不再直接管到地方。但是這又不同於聯邦制度,焦點就在於省級機構的地位非常尷尬。他們絕對不會擁有像美國的州一樣獨立的地位,但是由於對地方控制力量的減弱,又不再擁有封疆大吏的權威。他們這個機構,到底是由中央派遣呢,還是由地方選舉產生?根據雨辰對權力的控制欲望,他雖然放棄了縣以下的機構,但是對省的控制,還是很嚴的。如果在各縣地方自治的基礎上,空降下來一個個的省政府,他們到底能夠做些什么?是貫徹中央的命令,還是尊重地方的意見?也許將來的矛盾就會出現在這里。要不就是向完全的聯邦制度發展,要不就是回到老路,筆者看不出什么其他的妥善解決方法。但是拋開這些,雨辰減少了行政單位的層次,讓前清的復雜地方機構變得只剩下縣這一種組織形式,這種魄力,還是值得稱道的。這種方式,長遠來看,只要運行得好,似乎也是一種難得的善政。最主要的是,根據江北的經驗來看,原來在以前的政府當中數目驚人的行政開支,已經大大節省了下來,中央的稅收,也得到增加了。

「從財政上來看,本來從任何角度來進行分析,本屆政府的財政情況都是令人絕望的,特別是在雨辰堅定地推行完全免除農業稅收的情況下,本來對本屆政府的任何財政收入都不應該表示樂觀的期望。但是在雨辰通過果斷靈活的手腕進行稅收整理,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剔除了中飽私囊的情況(天知道他怎么想出這個通過減少行政官吏反而增加了稅收數目的手段的!),財政情況似乎也變得不那么令人不可以接受。在這個國家的軍隊還沒有因為軍閥的原因而變得惡性膨脹、行政支出又減少的情況下,雨辰幸運地成功了。在可預見的將來,他的中央將擁有比清朝末年更多的收入,也許二倍,也許更多,就看他將會把錢花在什么方面了。如果是筆者的話,寧願以穩定的財政收入來作為幣制改革的支撐,這樣更加有利於中央政府管理經濟。但是筆者總會惡意地揣測,他將把這一大筆錢花在他在遠東已經很強大的軍隊上。他靠軍隊起家,必須將資源大量地用在軍隊上,不然他的統治基礎,就會動搖。這是任何一個軍閥繞不開的道路。

「好了,我們終於要談到文明國家在華的傳統利益將受到如何影響的問題了,還有這個新民國的外交政策。我們可以數數看,雨辰在崛起的過程當中,得罪了幾個國家?他和英國在長江上對峙過,他在蒙古打擊過俄國扶植的政權,他甚至在東北和日本軍隊發生了極大的沖突!要不是列強們各自打著各自的主意,甚至互相牽制。僅僅是一個列強的聯合行動就能將他的統治扼殺在搖籃里!雨辰在這件事情上,顯得無比走運!不知道他是真的了解國際上的情況還是僅僅憑著他的直覺,如果是前者,他很可怕;如果是後者,他更可怕。現在唯一對他表示出極大善意的國家,也許就是美國了……傳說他們還簽訂了密約。雨辰在掌權以後,他會如何做呢?筆者相信這個有時顯得古怪的狂熱的年輕人會選擇收回關稅,否決償還一筆又一筆的外債,甚至在租界或者各國租借的某些領土上采取一些愚蠢的挑釁行動。畢竟他靠這個贏得了民心,也想靠這個繼續穩固他的統治。如果他真這樣做,那對於他來說,那就是一場災難!筆者甚至可以確認,有很多人還在期望他這樣做!總之可以確定的是,筆者對於他能夠采取明智的外交政策,並不表示樂觀的態度。在這一方面,西方列強不能再采取各自行動的政策了,必須采取統一的行動,表明我們的聲音,體現我們的意志!給這匹年輕的馬駒戴上籠頭,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一件事情!。

「總之,這個政府是勉強成立了,在雨辰的軍事壓力下大家坐到了一起,但是面臨的問題還是很多。他們有可能改變東亞的政治格局,對各國在東亞的利益形成某種程度的挑戰。但是只要我們行動果斷,還是可以讓他們在我們的接受范圍之內。我們最應該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各國是否承認這個新政權上達成一致,讓他們先對我們有所承諾……」

雨辰放下了手中這篇文章的翻譯稿,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西方對這個國家的認識和偏見已經根深蒂固了。在國內,只怕也有很多人也是這么想的。而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大吃一驚。自己任重道遠,又何必和他們計較呢?一切都讓以後的行動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