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一百一十九章不甘心的計劃(1 / 2)

1911新中華 天使奧斯卡 4228 字 2020-05-27

桂太郎內閣在接替了大隈內閣之後地一年多時間里面。終於走到了這屆內閣政治生命地盡頭。當初上台時看起來牢固無比的山縣——桂太郎組合。接手的攤子本來就處於一種不可調和地矛盾當中。因為中國的崛起。對日本地位的挑戰。還有中美環太平洋地隱性結盟的壓力。再加上幾場戰爭的影響。日本以軍部為首地保守勢力,已經完全被剌激得瘋狂了。他們是桂太郎能夠成功重新回到首相寶座的基礎,也在挫敗自由派的政治對手當中發揮了最大的作用。但是軍部所要求的目標,是瘋狂進行擴軍,然後擊敗他們現在最大地敵人——雨辰統治下地中國政權,重新尋回在亞洲的霸權。他們地口號就是,七干萬國民。必須整體武裝起來,重新贏得國運!

山縣和桂太郎並不是沒有統治經驗的人物,他們努力地在尋求著一種平衡。因為日本在亞洲這一隅地瘋狂擴軍,特別是海軍的高速發展,已經引起了西方列強,特別是美國地高度警惕。軍部經常地一些出格言論還有舉動,也讓西方列強在平衡中日兩國關系當中稍微有了些傾向於中國的表現。特別在雨辰訪美成功還有出兵歐洲參加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國際環境已經越來越顯得嚴酷。而日本的發展。還是離不開西方列強的支持的。在他們牽制俄國的使命已經終結之後。怎么樣恢復在國際當中地地位。一直是他們努力在進行中的事情。具體表現就在於對中國地舉動盡量表現出溫和。將比較有國際化視野並且願意參加歐戰地海軍盡量派出去加入歐洲現在地戰事當中。擴軍的調子喊低一點,對陸軍中那些過於瘋狂的人物加以限制或者打擊。

但是當軍部的勢力已經膨脹到這個地步地時候,親手將魔鬼放出來的兩個人又怎么能夠將魔鬼再收回瓶中?在朝鮮事件的剌激下。感覺受到了冒犯和挑戰。而且滿懷對青島戰事復仇之意的陸軍,要求桂太郎以最強硬的態度對待中國方面的挑戰。即使開戰也在所不惜。而桂太郎他們知道,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在歐洲戰事緊急地情況下。西方絕對不會允許亞洲再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他們頂著軍部地壓力以溫和的態度對中國進行了交涉。但是交涉卻被拒絕了,雨辰更寧願和在野的西園寺勢力打交道。

當心力交瘁地山縣元老終於撒手而去的時候,桂太郎已經徹底的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沒有山縣對軍部的影響力,為了維持自己地統治基礎,就必須要迎合他們的願望!他一改當初溫和地態度,以強硬的姿態對中國提出交涉。甚至隱隱以戰爭威脅。可是回答他地是朝鮮更大規模的襲擊。日本軍人平民更大規模的傷亡。已經被徹底驚動起來地日本民氣再度掀起了倒桂風潮。軍部已經認為桂太郎不再適合出任首相的職位。他已經手忙腳亂,而且毫無成績了!如果當初能夠以強硬的手段對中國進行威脅,說不定現在目標已經順利達成了!而這次更大規模的襲擊事件,正是他們借題發揮的好時候!在他們地頭頂,不再需要一個礙手礙腳的桂太郎在那里!

在政界、財界和宮內派當中,對於桂太郎立場搖擺不定,還有壓制軍部能力地不足。從上到下已經覺得非常厭倦了。現在地日本政界還有宮內派人物,這些老派的政治家們。還沒有軍部那些少壯派軍官那樣狂熱。歐戰給了他們這種政、財結合的團體繼續發展的機會。他們也不願意和西方列強越走越遠。這個時候,立場在於自由派,而且有著相當實力可以壓制對抗軍部的西園寺元老。就成了一個最好的選擇!更不用說他已經和雨辰達成了默契,可以在最快時間里平息因為朝鮮事件在東亞引起地風波!大正天皇陛下親口表示了對西園寺元老地期待。還有對桂太郎的不耐煩。帝國議會已經通過了動議。要求桂太郎內閣總辭職。而天皇正式頒布重新組閣的詔書。也就在眼前了。

「臣深表惶恐,辜負了天皇陛下對臣的期待…………從現在起,臣所組之內閣,向天皇陛下提出全體總辭。對於臣之錯誤,百身難贖,惟願帝國國運,在天皇陛下神威覆蓋之下,繼續發揚廣大。遍及萬國九州。」

桂太郎矮小的身影深深的彎了下去。終於代表了他的內閣向天皇陛下提出總辭。前一天。宮內大臣木下已經私下和他談過:「陛下現在覺得非常的為難。桂君你的內閣已經維持不下去了,在帝國議會提出彈劾動議之後。再奉請天皇陛下解散內閣。按照體制,天皇陛下一定會答應的。但是在現在這樣地局面下。帝國的面子要緊。因為朝鮮事件而解散一個元老組織地內閣。國際上面影響很壞啊!而且天皇陛下還有各位元老重臣,已經屬意於西園寺君組織內閣,他們早一天上台。陛下就早安心一天啊!和中國的爭端必須馬上結束掉!桂君,這個時候,還是由你們及早提出總辭為好。這也是為了照顧已故的山縣元老的面子。強行解散本屆內閣的話。這個動靜就太大了!」

桂太郎當時只有苦笑,他的最後努力已經被雨辰拒絕,日置大使奉命甑見雨辰,甚至提出了只要照顧日本政府的面子,他們可以在一年後立即交換除了上海之外地日本在華租界。一直拖延沒有解決的袁世凱政府時期的對日借款問題也可以全部免除。但是仍然遭到了雨辰的冷淡對待。而借助現在已經狂熱的軍部勢力對抗天皇陛下地旨意,讓整個帝國全面軍國主義化,也是他絕對不願意見到的。也許西園寺上台,能夠比自己做得更好?。

他只是低聲道:「陸軍和海軍的意見呢?軍方只怕不願意看到西園寺君上台。如果軍方不提出西園寺內閣地陸相和海相人選,新的內閣還是組建不起來?」

木下微笑著答復:「皇威沐浴之下,陸海軍作為天皇陛下的軍隊,怎么會違反陛下的旨意?皇帝閑院宮親王已經准備出任陸相,而海軍也表示出了合作的意思。西園寺內閣,一定能夠順利組建完成。桂君,現在就看你的了!」

到了這個地步。桂太郎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當聽了大正天皇的不知道說的什么的幾句鶴音之後。桂太郎昏昏沉沉的退出了皇宮。東京城這時已經是滿天大雪。矮小的老人站在自己的汽車前面,久久的不願意上車。當初大隈重信就是在這個時候遇剌,他多么希望也有人給自己來這么一下!可惜天皇陛下的美意,專門有近衛師團的官兵對他進行保護。這一點願望也成為了奢望。桂太郎絲毫不相信西園寺能夠在上台後壓制住現在已經變得自行其是的軍部。而帝國究竟會在將來變成什么樣子?也許在這個時候,西園寺公望正率領著他的內閣成員。在恭聆天皇陛下的聖訓,接受組建內閣的大詔,而現在這一切,對於已經萬念俱灰的桂太郎元老來說,已經沒有絲毫的意義了。他踉踉蹬蹬的走上了自己的汽車,揮手道:「回家!」

汽車在滿天風雪當中向桂太郎的宅邸緩緩馳去。這樣的天氣下,東京的街頭也滿是游行的人群。他們仍然舉著反對桂太郎內閣地標語,高叫著對台陽煤礦事件必須血債血償。皇軍必須立刻發兵大陸,膺懲在背後支持朝鮮暴力分子的中國雨辰政權。人群中零星的還有著反對西園寺和雨辰進行交涉地標語。只穿著單薄和服。頭上綁著白布條。帶著日本刀的浪人們在一個個高台上面發言,語氣激烈的稱日本已經在國賊的統帥下成為了一個亞洲二流地國家,那些國賊在軟弱地出賣帝國的利益,蒙蔽著天皇。壓制著皇軍的擴展步伐。說到動情地地方,台上聲嘶力竭。台下的男男女女哭成一片,負責警備的近衛師團官兵還有警察。也同樣眼淚縱橫。幾聲高亢的口號傳進了桂太郎所在的汽車里面:「皇軍地將校官兵們!你們地戰場不在東京。不是把剌刀對著我們這些國民,而是應該在大陸戰場上面,和支那人血戰到底!贏回帝國地國運!」這樣的口號聲音頓時就轟響成了一片,每個人都在對著穿著黃色大衣地近衛師團官兵高呼。

而桂太郎只是沉沉的閉著眼睛,日本帝國………他最深愛的帝國啊,將究竟走向何方?

1916年2月11日。朝鮮台陽煤礦襲擊事件之後,日本政府桂太郎內閣,終於在軍方不表支持,而政界宮內派別紛紛表示反感之後,向大正天皇提出總辭職。並立刻得到批准。在當天。以西園寺為首相的,融合了宮內派,自由派政治家,財界政界代表人物的新內閣迅速成立。日本高層希望迅速解決中日之間紛爭問題的決心在這不同尋常的組閣速度當中表露無遺。海軍在這次組閣當中表現出了和新內閣地有限度的合作,他們地條件是不希望削減任何的海軍經費還有造艦計劃。陸軍則上下從岡市之助這個老官僚開始表示出了最根本地反對。但是日本親王親自上陣,擔任了陸相的職務之後。這個內閣終於建立了起來。西園寺在獲得了正式的名義之後。立即希望和雨辰地中國政府達成事先商定好的協議。而這個提議得到了雨辰的贊同。還有參與調停本次事件的英美法幾國的熱切推動。協議即將在上海簽署。兩國之間地問題似乎就這樣雲開霧散了…………

中國。上海。1916年2月17日。

日本代表團是昨天匆匆抵達上海的,陣容除了一直參與談判地西園寺平山——現在的首先秘書長。還有日本信任外相加藤周明等人。陣勢不可謂不重視。而協約簽訂的地點,就選擇在了雨辰起家的地方。上海高昌廟制造局——現在的中國聯合重工上海制造廠。

記者們已經在這里守候許久了,雨辰計劃從水路抵達這里。許多人還有雨辰先期抵達的衛隊,已經在這里警戒等候。大鼻子的洋人還有穿著刻板西服的日本代表,都穿著大衣等著江風凜冽的碼頭上面。雨辰這次是做出了極大的犧牲和讓步。在這里等候表示敬意。也是最起碼的一件事情!加藤周明外相。西園寺平山子爵,西園寺明子,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爵士,美國國務院特使斯文森,法國外交部副部長白立瓦則在碼頭停泊的「海琛」號防護巡洋艦的的船長艙室里面喝著酒,他們舒服的境遇,自然讓那些等級比較低,不得不在碼頭上面挨凍的隨員們有些腹誹。

雨辰在前天已經在議會發表了講話。答應了西園寺公望提出的交涉條件。在國內引起的震動絲毫不亞於日本國內現在的混亂。一些激烈一些的議員,還有國防軍的軍官團體,以及絕大多數的民眾就是搞不明白了。為什么在我們的國威軍威連歐洲地強國都認可,現在國勢已經在蒸蒸日上的時候。要對日本東洋鬼子表示讓步?他們想打仗,那打就好了,在青島周圍現在還有幾萬鬼子地屍體。國防軍的剌刀上面。同樣也濺滿了世界最強陸軍德國軍人的血。咱們有總統,有強大的國防軍,有國際友人。對小鬼子還有什么好怕的?以至於答應這些看起來相當屈辱的條件?

在議會當中。宋教仁他們已經做了相當的工作。政府和議會是不願意再爆發一場戰爭的。雖然覺得有些憋悶,但是還是贊同了府院雙方共同做出的這個決定。所以雨辰在議會發表的講話,更大程度上面,是針對著國防軍和國內那些想不通地大多數民眾地。。

「…………現在我們的政府,必須做出一個最為艱難的決定。究竟是准備在亞洲厲兵秣馬,迎接一場新的戰爭,還是平息現在地事態,哪怕忍受暫時的退讓?

國防軍現在正在歐洲浴血奮戰,為了世界的公理正義還有未來的和平,為了國家能夠盡快的臍身世界強國之林,為了民族氣運未來的發展。他們在付出犧牲。同樣的,我們的國防軍還有民眾們也不怕在亞洲迎接另一場犧牲。對,我們不怕!

但是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我們現在地最高目標。就是在未來的幾年里面,履行我們作為一個文明國家地國際義務。打敗最凶惡的德國敵人。為此我們已經加入了協約國。這些義務,就是我們現在地最高目標!因為朝鮮事件引發地中日兩國之間的緊張局面,當初拒絕桂太郎內閣提出地交涉條件,是因為政府上下,都對於桂太郎內閣是否能夠駕馭日本國內地軍方勢力而感到不確定。也許我們答應了他們看起來溫和的條件,接著胃口被養大而且永遠不會感到滿足的那些日本軍人們,會變本加厲的對我們進行逼迫和凌侮!所以我們堅決拒絕!但是在日本國內。並不是沒有溫和勢力地存在。就比如才上台的西園寺內閣,政府一直在和他們保持著接觸,商討著真正能夠進行和解的條件。

當然,這些條件現在看起來有些不可忍受,但是這是我們現在必須做出的讓步!國家的元氣還很衰微,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國家不能一直保持著最強硬的態度,讓友邦認為我們沒有在東亞保持和平的想法。這次,為了讓世界不從東到西完全陷入血戰和烽火當中。我們做出了讓步和犧牲!但是請我們的議員軍人還有最最親愛的國民們記住。這次地條約,沒有割地,沒有賠款,只是將金九他們驅逐出境,在北滿容忍日本和我國共同進行的治安行動。並且確保朝鮮復國軍不能再利用北滿作為他們襲擊朝鮮地基地…………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經濟上面的協約,一條鐵路支線的建設,對日關稅的降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