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監國(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850 字 2020-06-27

「十歲以下的孩子盡量都留下來。」

李世民在沉吟。

京中現在飢疫雙殺,使的局面困頓,加之流言四起,硬是搞的人心惶惶。

對於流言這些,他還能想辦法控制,可沒有糧,百姓餓著肚子總是要出事的。

移駕東都就食,已經刻不容緩。

承乾能在這個時候主動站出來攬擔子,這讓李世民非常感動,長子長大了成熟了,經歷這些虜瘡之後更有擔當了。

當天。

皇帝在內廷召開了緊急廷議。

除宰輔重臣們,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一台十二衛六軍的主官次官們幾乎都被召來議事。

「朕決定升洛州為東都洛陽,為大唐陪都。鑒於眼下飢情,朕將率京中文武百官及軍民們移駕東都就食。」

「以皇太子承乾留守京師長安,監國!」

「其六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已下,並取太子處分!」

廷議一開始,皇帝就直接宣布將移駕洛陽,並讓皇太子留守京師監國。

「以太子太保、太子詹事、翰林院學士承旨、參知政事、京兆少尹、太子左衛率秦琅,加檢校吏部尚書,進京兆尹,輔佐皇太子監國。」

皇帝的任命一道接一道。

與其說這是召重臣廷議國政軍事,倒不如說皇帝早就心中有了決斷,只是讓大臣們前來聽從旨意而已。

皇太子監國,太子師秦琅再得重用。

緊接著皇帝宣布,北伐有功的李靖,先前被御史台彈劾一案,已經調查清楚,證明清白。

故皇帝特追論功績,拜李靖尚書右仆射,賜絹兩千匹,賜實封通前共六百戶,加特進銜,並授太子右衛率。

侯君集再授兵部尚書,並參預朝政,拜相。

長孫無忌免京兆尹,檢校中書令,王珪檢校侍中,魏征以秘書監兼尚書右丞,戴胄以民部尚書兼尚書左丞,皆參預朝政。

御史大夫蕭瑀,加特進,參預朝政。

皇帝在杜如晦和杜淹兩位宰相去世後,迅速又調整了宰相班子。

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李靖,中書令溫彥博,侍中楊師道,檢校中書令長孫無忌,檢校侍中王珪。

此外還有參預朝政、檢校吏部尚書秦琅,參預朝政、秘書監兼尚書右丞魏征,參預朝政、民部尚書兼尚書左丞戴胄。

參預朝政、御史大夫蕭瑀,參預朝政、兵部尚書侯君集,參預朝政,大理寺卿孫伏枷。參預朝政,禮部尚書陳叔達。

十三位宰相。

如蕭瑀、陳叔達那都是武德朝就出任過宰相的,蕭瑀更已經三拜了。

秦琅也是政事堂宰相班子里的老人了。

頭一次拜相的,是侯君集和李靖這兩人。

秦琅、李靖、長孫無忌、王珪四位宰相,被皇帝任命輔佐太子留守京師。

緊接著皇帝又分封皇弟皇子們為王。

封其弟李元裕為鄶王,李元名為譙王,李靈夔為魯王,李元祥為許王,李元曉為密王。

封皇六子李愔為梁王,皇七子李貞為漢王,皇八子李惲為郯王,皇九子李治為晉王,皇十子李慎為申王!

秦瓊晉封司徒,開府儀同三司,世封劍南道松州刺史。

一系列的人事命令。

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殿中大臣們倒是並沒有什么異議,連向來喜歡噴皇帝的魏征,這次也很安靜。

誰都知道眼下長安局勢如火,再耽誤不起了。

滅突厥的勝利,也無法沖淡如今長安的困境。

「即日起暫停大明宮修建!」

雖然大明宮修的很順利,可眼下這種飢情,皇帝都要逃到洛陽去吃飯了,長安哪還能再集中那么多民夫工匠來修宮殿,糧食供應不了,事實上,之前已經陸續停工了。

只是還沒有這樣一道總命令而已。

長安的三萬七千多禁軍,以及三萬六千南衙番上府兵,再加上三千東宮旅賁,除太子旅賁軍外,其余的大多要隨皇帝去洛陽就食。

北衙六軍,只左右金吾衛各留一千,南衙十二衛軍,只留左右驍衛各一千。

能走的都走,十歲以下未出過痘的孩童,盡量留在京中。

不僅是長安城,整個關內,能走的都走。

朝廷會盡量想辦法在官道沿途,設立一些粥站施粥,幫助百姓逃往關外,去山南、江南、淮南等這些地方。

每個人的臉上都很沉重。

誰都知道這樣的逃荒,意味著什么。

這將意味著會有無數飢民百姓餓死在半路上,尤其是眼下虜瘡疫情期間,這種逃荒,更不可避免的要加重疫情傳播。

可沒有辦法了。

總不能把所有人都封鎖在城中吧,總不能封鎖州縣道路,讓大家活活餓死吧?

相比起疫病威脅,飢餓的威脅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