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深水區(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30 字 2020-09-16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俗人最新章節!

「繼續維持給府兵授田制度,以及免除府兵兩稅,豈不就好?」王珪認為現行的府兵制度很成熟,源自西魏宇文泰的府兵制度,雖然歷經幾朝,到如今已經大為變樣。現行的府兵制度基本上是繼承了隋朝時的府兵制,可確實很好用。

最早宇文泰設立的府兵制度,是六大柱國、十二大將軍和二十四儀同,一位柱國統領兩位大將軍,每位大將軍再統領兩個儀同,其實就是變相的推行鮮卑的人部兵制度,搞兵為將有。

甚至讓所有兵都跟主將姓,弄的好像是六大部落軍一樣。

到了楊堅建立隋朝後,致力於把軍隊收歸國有,廢除了這種制度,搞起了兵散於府,將歸於朝這種兵將分離制度,不僅兵不再歸將有,甚至兵將都完全分隔開來,平時府兵們隸屬於和個軍府,而將軍們被安排在京師的十二衛衙門里,並無直接統領關系。

只要打仗時,皇帝十二衛中選調將領,再於下面軍府征召士兵,重新編組戰時行營,結果便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絕無可能再出現將軍們擁兵自重,威脅朝廷的情況。

甚至後來還把府兵也歸入民籍之中。

這些措施,確確實實讓中央朝廷對軍隊的掌控力更強,很少再出現軍人擁兵做亂的情況。

更別說,大唐的府兵制下,朝廷幾乎不需要花費什么養兵之費,只是養戰馬、造軍械便好,遇戰事,才需要征調耗費軍糧,平時是沒多大養軍費用的。

相比之下,皇帝搞的募兵禁軍,才幾萬人馬,一年就得幾百萬貫錢開銷。光是將士的軍餉口糧還有賞賜,平均一兵起碼在五十貫以上。

改革現有府兵制度,問題最大的不在其它,而是錢。

「衛公難道是想把府兵制都改成跟北衙禁軍一樣的募兵制?可募兵的花銷相當巨大,一兵的養兵之費,都起碼五十貫以上,這還不算上其它。」

六十萬府兵,若改成募兵,就算一兵五十貫的基本軍費,那一年起碼三千萬貫,這還沒算是城防軍堡,戰馬、武器等等大頭開銷,而萬一打仗,費用更大。

數千萬貫的開銷,想想就驚人。

「王相公,均田制已廢,就算朝廷維持對府兵授田,五年十年,還能有田可授,而十年二十年呢,三十年呢?哪來的田可授?」

「衛公精於計算,怎么這帳卻糊塗了?現在朝廷天下府兵六七十萬之眾,只要維持這個數量不變,每三年一點選府兵,年老退伍或戰死陣亡傷殘缺少多少,就補選多少便是。」

「王相公怎么就忘記了一條,朝廷規定,府兵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品官年老不減地呢?又有規定,諸因王事沒落外藩不還,有親屬同居,其身分之地,六年乃追。身還之日,隨便先給。即身死王事者,其子孫雖未成丁,身分地勿追。其因戰傷及篤廢殘疾者,亦不追減,聽終其身也。」

秦琅認為府兵制難以推行下去的根本是田地,雖然說府兵數量始終維持在六七十萬,不會有大的增減,似乎退一個兵,再補一個兵,但問題關鍵還是田地。

大唐府兵制規定,府兵三年一選,揀點之法,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先取多丁。一看家產,二看體格,三看家中丁口數量,所以富室強丁,並從戎旅。

大唐六十多萬府兵,一年衣糧開支得起碼一千五百萬貫以上,但實際上朝廷沒開支,基本上都是由府兵們自己負擔了。

這六十多萬府兵,也代表著六十多萬個大唐中產以上的豪強地主家庭,也是大唐的中堅力量。

能點上兵,朝廷授田百畝。

二十一歲入伍,要到五十九歲退伍,這得是運氣好命長的,否則若是戰死、被俘、殘疾等,還等不到五十九歲。

一百畝田跟百姓一樣,二十畝永業,八十畝口分,再來一畝宅園地。

點上兵,就先有二十畝地是以後可以傳給兒子的,剩下八十畝,退伍後要交還,那一畝宅園地是蓋房子種菜的,不用交還。

理論上,一個府兵年老退伍後,還能交還八十畝地,分一百零一畝,交還八十畝。但事實上,府兵還可能會戰死、被俘、傷殘等,戰死的,這八十畝地就不用交還了,直接給子孫繼承。被俘的,也由親人繼續使用六年,若是還能回來,也繼續交給他耕種到死。

那些傷殘的,也要把地交給他們一直種到死為止,因此就算每年有不少陣亡傷殘被俘等原因退伍減員,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土地都又能流回去再授。

更別說府兵們當兵打仗,負擔著那么大的經濟壓力,那是為了立功受賞當官去的,當一輩子兵,總有立功的時候。一旦立功,或受勛或給官,而勛和官都還要授永業田,這田就直接是可以傳子孫的,死了也不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