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寒門宰相(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48 字 2020-10-02

「你小子好好努力,將來也一樣有機會出將入相,我大唐向來開放,落魄書生馬周也能成為宰相,奴隸錢九隴、樊興、馬三寶也能成為大將軍、國公,如我這樣的寒門庶子不也官居一品?所以,機會是有的。」秦琅笑道。

張超倒沒被這雞湯給灌迷糊,如今的大唐確實包容開放,不管是名門士族子弟,還是地主或佃農的子弟,都能憑科舉或軍功入仕,一樣有機會做上宰相。但另一個事實則是滿朝公卿,名門世族占了多數。更不用說,寒門難得出一個宰相,而佃農更沒什么機會,工商雖也放開了入伍、科舉的限制,但其它隱形的條件依然多如牛毛。

就算十年寒窗苦讀中了進士,沒有強大的家族勢力支持,沒有人脈關系,在官場也是寸步難行的,哪怕到了軍中,也是如此。

如今的軍中更難混,早年開國之初,戰事頻頻,天下未安,奴隸也能跟主人一起論功,但是現在再想出個奴隸國公,可就難於登天了。

「我信命,我沒這樣的命,我家祖上十八代那都是卑賤的底層百姓,我爹那也是走了狗屎運,能跟著太尉,這才有了如今的護軍之勛,雖說是視從三品,可是真正以勛官選官,卻只能授從六品下職,還得侯選。」

張超笑了笑,九轉軍功才得升護軍之勛官,雖是視從三品,能享受從三品的一些待遇,可實際上這並不是從三品的官階,既沒從三品的職權,也沒有從三品的階位。

只是相當於能享受從三品的一些待遇罷了,如果以勛官來侯選官職,那么就算是最高勛官十二轉的上柱國,視正二品,但實際上也只能敘任正六品上的官職,前提還得是有空缺選上。

而事實上,開國之初,大唐有嚴重的濫授官職,曾經最多一天就授了上萬人散職。

李淵起兵之初,打的是尊隋的旗幟從太原南下,一路上為收買人心,到處授給散職,不僅給來投的各路人馬授爵授官授散職,連路上經過的城池村庄,也大量授給散職,甚至遣散俘虜的時候,一次性授給幾千個散職。

到了開國時,授出去的五品以上散職,都已經有幾萬了,既沒任命書也沒官印等,雖說是散職,可這些東西在楊廣朝的時候是很值錢的,輕易不授,李淵卻免費大派送。

等自己建立了大唐後,李淵也發現後遺症了,沒辦法,又不好廢除。於是他就把楊廣稱帝後廢除的開皇時楊堅的散實官制又拿了出來,然後開始用散實職,再次拉攏人心,到處派送。

可到武德七年時,不僅楊廣八郎八尉的那套散職爛大街了,楊堅的那套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的散實官也完全濫了。

滿大街的大都督、大將軍,甚至是上大將軍,上柱國。

當年在三國時可堪稱一國之最高軍職的大都督,此時卻只成了隊正、旅帥等小軍官的散實官,漢代的大將軍,此時也頂多就是個百夫長的散實官,而南北朝時最頂級的柱國,上柱國,也完全淪為了中層軍官們的散實官。

李淵也沒辦法了,楊廣楊堅爺倆的兩套官職都讓他給禍禍完了,於是在武德七年,中原幾乎一統的情況下,李淵下詔,把之前的散職和散實階廢除,統稱為國初勛名,代之推出了新的文散官和武散號將軍以及勛官體系。

當年的國初勛名可以保留,但純粹只剩下了一個名號,沒了半點實際作用,朝廷給他們轉為文散官或武散將軍號或勛官,但卻要降很多級轉。

散將軍號為十階,從輔國大將軍二品到五品游擊將軍,勛官則從上柱國到武騎尉。

散號將軍是高級武官,但勛官卻為視品,表面品級高,實際選官的時候卻得降十二級使用,只授從六品上職。其實勛官就是相當於散將軍的下階,十階散將軍號與十二級勛官,構成了武官散階體系,但又還有些不完整。

總之,李淵在奪得天下後,翻臉不認人,提起褲子就賴賬了,把當年濫授的散職、散實官統稱為國初勛名,然後停止使用,重新搞起了一套散官、勛官體系。

到了李世民繼位後,把李淵還不完善的這兩套官制,在秦琅等宰相們的幫助下,逐步完善,文武散官各二十九階,停用了十散將軍號,而是重定了二十九級的武散官,與文散官對應。

並明確了散官做為官員的本品,以及俸祿標准。勛官則用來酬賞軍功,或授予民爵,再次強調了視品授官的明確條件,實際就是再次把勛官貶值了。

張超的老爹張鐵槍,跟著秦瓊南征北戰,也算是屢立功勛的老兵,當年跟著秦瓊投唐後,授的散實官挺高,武德七年後改官制後,錄前後勛,授了視從三品的護軍,但實際武職也才六品。

還是秦瓊當上太尉,隴右之戰後秦琅特別關照,吏部錄勛授官的時候,才轉了從五品下職,還是在松州任職,又給授了個開國子的虛爵而已。

張超跟著秦琅好幾年,運氣好也打了許多仗,野馬台之戰還假扮秦琅為帥,可現在也才是個視從五品的七轉騎都尉,一個虛封開國男爵。

就算有秦琅的幫助,可在官場上,他早就被打上了秦郎部曲的標簽,這輩子運氣好能跟老爹一樣授給五品實職都不錯了,還想出將入相,做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