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殖民時代(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77 字 2021-02-03

秦琅集結的這支約八千人的部隊,數量不算多,但足夠精銳,就算是馮冼幾家的家丁,那也都是各家的真正精銳,百戰之兵。

他自己的經略牙兵和廣州鎮海兵,都是中原來的老府兵。

乘坐南洋水師的戰船行駛於西江水道之上,寬闊平坦的江面上,船來船往,這條水道現在是嶺南的黃金水道,繁忙無比。

運送糧食的、礦產的,運送商貨的,絡繹不絕。

繁忙的水路運輸,甚至讓早幾年規劃的幾大內河港口也迅速的發展起來,成為水陸商埠,十分興盛。

沿河許多鄉村集市也跟著熱鬧起來,站在甲板上,甚至有種仿佛行進在中原的感覺。

「貞觀以來,中原南下嶺南的人口,突破了百萬。而嶺南新入戶籍的人口更多,大量的原山區里的溪垌俚僚蠻,也漸漸的都編戶齊民,甚至被動員遷移到了山下平地區,還有許多人入了城。」

賈務本在嶺南多年,原是轉運使,如今為廣東道觀察使,做為廣東道的行政長官,他對於這些還是非常清楚的,這些變化那都是肉眼可見的。

確實有許多蠻子下山,甚至是入城。

入城的蠻子,主要是那些有手藝的蠻子們,蠻子中也有許多精湛的手工技術,比如說因為嶺南多礦,所以自先秦百越人時起,嶺南蠻就已經掌握了較高超的采礦、冶煉技術了,尤其是他們的冶銅制銅器的水平。

另外打造銀器、金器的水平也是一絕,如邕州橫山的銀器就天下馳名。

另外嶺南還盛產土布、土錦,尤其是土錦,相當精美,甚至能跟蜀錦相提並論,成為皇家采購的御用之物,也是嶺南地方向朝廷進貢的必備品。

而嶺南還有象牙、犀牛、香料等的加工,這些方面的技術也較為先進,甚至諸如采珠啊、陶器啊等,也有不錯的水平。

以前嶺南百蠻部落時代,各部落掌握著一些工藝,世代傳承,與其它部落以物易物。

而如今嶺南工商大興,官府也就動員這些匠人入城,甚至為他們提供貸款,鼓勵他們自己開鋪建坊,也可以接受商人們的雇佣做工匠領薪水,或是入股分成等等。

這些有一技之長的蠻子,如今在嶺南可是很吃香的,下山之後,待遇非常不錯,比之以前在山上,收入數倍甚至是數十倍的提升,也開始在城里買房,穿上長衫絲綢,甚至買馬購車,購買奴隸服侍,還能把孩子送去城里的官學或私塾讀書了。

這種變化,對山里的蠻子們是有極大吸引力的,所以這幾年,下山的蠻子越來越多了。

有技術的下山拿技術換錢,沒技術的也可以用力氣換錢。

以前各個部落間的地盤那都是祖輩們一代代爭奪打下來的,誰也不得輕易越界,否則就是戰爭。

而現在,經略府統一規劃,設州置縣,劃鄉設里,許山民們開墾荒地永為世業,甚至還免稅賦等,又統一規劃起水利渠道,組織鄉民一起出工出力,齊心協力把水渠修好。

這些組織和動員能力,都是以往的部落很能做到的。尤其是涉及到其它部落的領地時,而現在在官府的出面下,很多事情都能協商、交易,最後解決。

嶺南的許多蠻子,如今正在打破過去的地域界線分隔,慢慢的不再那么嚴格的區分部落了,現在代之的是州、縣、鄉、里這些朝廷的官方行政區劃。

雖然許多蠻子首領搖身一變,成為了縣佐、縣史、鄉長、里正、保長等等,但是他們已經成了朝廷地方官府組織的一員,而不是再是站在對立的面。

越是靠近那些交通線上,靠近平地、靠近城池、要塞的地方,如今這種部落的區分也就越來越淡,在那些城池、鄉集上,來自山里各個部落的人都湊到了一起,大家相互交換土產,采購商貨。

甚至被雇佣進作坊、礦產、商鋪、馬幫、船隊做事,換取銀幣銅錢。

部落間的沖突現在越來越少,嶺南傳統的生存模式也正在改變著。

就如這西江上,有許多跑船的水手,就是來自部落的,多數是以前本就靠近江河的那些部落民,他們本身也熟悉水性,如今來跑船,比起在家打漁收入可高多了,旱澇保收,甚至還要輕松些。

而沿岸那些養豬的放牛的甚至是造船的打鐵的做首飾的,許多也一樣都原本是部落蠻。

賈務本很感嘆,認為這是中原教化之功。

秦琅心里卻呵呵一笑,這明明就是錢的力量。

若嶺南不是大興工商,而是走其它路子,只是靠武力強征,然後你看蠻子們還會不會如現在般安居樂業。

不管什么王朝,也不管什么華夷,關鍵的還是得讓人日子過的更好,別人才擁護你。

否則你武力征服,然後錢糧瑤役征發,比以前負擔重的多,那誰願意?

武力,也只能是打碎舊有的統治階層和制度,但真正要得到民心的,還是得靠錢,說白了就得讓人溫飽,這是最起碼的,這樣別人才會真心接納你擁護你。

為什么現在西北山里的那些蠻子還總是在做亂呢,最主要的當然還是對舊有的蠻酋頭人統治層沒能擊碎,他們的控制力影響力依然在,依然裹脅著那些普通的蠻丁們,再一個,大唐也確實還沒在那些山區帶去新的模式,那些蠻子依然過著傳統的生活模式,還感受不到外面的巨大變化,也沒享受到這些變化帶來的好處。

這次秦琅去雲南,特意要經過宜融地區繞個遠路,也就是要把那些頑固的蠻酋頭們統治給擊碎,打破那個牢籠,掀起井蓋,讓那里的蠻子們真正看到外面的世界,讓他們能知道新世界能給他們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