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春宵苦短(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2038 字 2021-02-06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俗人最新章節!

「說說你們的故事。」

當狂風暴雨結束後,承乾如一灘爛泥般的癱在羊毛毯子上,鹿鞭湯和鹿血酒確實有如神助,徹底的釋放出了這具年輕身體的活力。

只不過同御姐妹花,也讓年輕的承乾有些吃不消,特別是當他還在那湯酒的刺激下,梅花三弄。

等停下來時,才感覺似乎用盡了精氣神。

左擁右摟著那對年輕的鮮卑姐妹,承乾卻心滿意足,這種徹底釋放後的感覺太棒了,簡直就跟上天了一樣。

剛才來不及問她們的經歷,甚至連姓名都來不及問,等一切雲收雨歇後,承乾想要用溫柔來彌補一下剛才的粗魯,好證明自己其實是一位溫柔的皇太子,而不是一個被欲望驅使的粗魯夯貨。

姐妹倆很乖巧。

她們如貓一般的蜷縮在太子的懷里,擁著太子,溫溫柔柔,特別是一副剛被大力摧殘過後的可憐模樣,讓承乾都有些憐憫。

姐妹倆並不是女奴,也不是侯君集強搶來的民女。

她們來自附近的鄯州綏戎城的鮮卑城傍胡人,姐妹倆姓拓跋,所以他們是來自鮮卑拓跋部的。

拓跋曾經建立起了北魏朝,後來改姓元,東魏西魏也曾延續了一段時間,最終被北周北齊所取代。

雖然拓跋部建立的魏朝最終滅亡,但許多鮮卑貴族卻都與漢人融合,比如太子的母親長孫皇後,她家是河南長孫氏,但這個河南並不是說他們家世代居於河南,只是當年北魏從平城遷都洛陽後,許多鮮卑宗室勛貴便把戶籍改到了河南或洛陽。

長孫氏正是當年北魏宗室的一支,賜姓長孫,以河南洛陽為籍貫,經歷數代,如今的長孫氏其實跟漢人沒什么區別,尤其是在文化等方面,他們主動與漢人通婚,接受漢化,故此現在中原長安洛陽,雖然有許許多多的豪門大族皆本是鮮卑族,但並沒有多少人會刻意去區分什么漢人鮮卑。

經歷了隋朝一統天下,到如今的大唐再現盛世,中原的胡漢其實已經沒有那么大的對立,胡漢從早年的對立,到如今的完全融合,使的鮮卑族正在消融。

因為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鮮卑部族了,他們不再是游牧,也不再以部落形式生活,他們跟漢人一樣在中原定居生活,說著漢話,衣著漢服,連姓都改成了漢姓,各個方面都是漢化的。

當然,在一些邊疆之地,也還是有一些傳統的鮮卑部落存在。

比如吐谷渾汗國,其汗王一族,便是當年遼東鮮卑慕容部出來的一支,再比如如今鎮守且末鄯善的高寧王乙弗阿豹,他是鮮卑乙弗部的。

鮮卑曾有四大部落,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這四大部,如今基本上都漢化了,慕容部也就是很早以前出走的到青海的那一支,因為建立了吐谷渾才一直保留到如今,但他們也因為跟黨項羌、白馬羌、武都氐等羌氐人混居,並且是以少統眾,所以幾百年來,吐谷渾慕容部王族,其實是很大程度的被羌化過了的。

這就好比當年留在遼東的慕容部建立了前燕等幾朝後,因為統領了大片的遼東、河北等中原之地,所以反過來被數量更多的漢人給漢化了。

歷史上那些以少數統治多數的民族,其實最後多數都難逃這種反被同化的結果,最出名的當屬蒙古當年西征,攻滅了多少國家,統治了多少部族啊。

後來蒙古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汗國,然後有許多汗國最後就被穆化了,滿清入關,最終也還是基本被漢化的。

鮮卑人統治中原,於是漢化,鮮卑人統治青海,於是被羌化。

按姐妹倆說的,她們部族是拓跋部的一支,在北魏時期,就一直在河西一帶游牧,後來北魏滅亡後,他們也曾依附過突厥,再後來又遷移到了吐谷渾境內,成為了吐谷渾的一部份。

「後來,我們的父兄們隨著伏允大汗進攻大唐的隴右,遭遇大敗。大唐的衛國公率軍來伐,殺的我們的落花流水。我們的牛心堆,在曼頭山,在赤水源,在大非川,在野馬台,我們一敗再敗。」

「強大的隴右唐軍將他們一次次擊敗,一次次的屠殺。」

「他們沒有殺光我們所有的人,那位衛國公很仁慈。」

承乾冷哼了一聲,「秦琅可沒那么仁慈,你們可別被他騙了還替他數錢,他沒殺過所有吐谷渾人,一來做不到,當初他攻入吐谷渾率領的也就幾萬人馬,轉戰幾千里,也傷亡不小,而且疲憊萬分了。」

「再者,秦琅其實是個很精明的家伙,他不會輕易的浪費。他覺得把敵人變為戰俘,然後賣為奴隸,能賺很多錢,比直接砍了更劃算。所以在那次吐谷渾之戰後,有大量的吐谷渾戰俘最後成了奴隸,被賣到了關隴的農夫手里,或者是賣給了那些商人的礦場、工坊,也有許多直接被運到了南方去,那里是正開拓的新世界,最需要人力,秦琅的武安州封地,當初可就賣了許多奴隸過去,不僅有你們吐谷渾的戰俘,也還有許多突厥戰俘,甚至是南海販來的昆侖奴、菩薩奴等。」

「你們知道秦琅從這些奴隸販賣里賺到了多少錢嗎?」

兩個女孩搖頭。

「多到你們想不盡的財富。」

兩女孩的部落運氣要好一點,因為他們是跟著慕容順可汗投降的,所以最終逃過了被屠殺、販賣為奴的下場,只是在最後被抽中遷移到唐境。

一路東遷到了鄯州,最後在赤嶺下的綏戎城為城傍,這是一座沿湟水而新建的移民城。

有安人軍的兵馬駐扎鎮戍,也有新開的驛站,遠處便是烽火台。

沿著湟水河谷,到處都是新建的屯庄。

他們這些鮮卑拓跋部的人安置到了綏戎城周邊,負責為安人軍牧馬養牛放羊,在規定和牧場上放牧,並且要定期繳納稅賦,同時漢人也教他們墾荒種植糧食蔬菜,並向他們收購羊毛、氈毯、毛線、皮子、草葯,奶酪、肉干等。

除了被劃定了牧場,要繳稅,他們還有為唐軍服役的義務。

比如青壯要自備馬匹、武器、糧食,輪流到軍鎮、戍堡去訓練、值守,遇到作戰,他們也得隨同應召出征。

遷到鄯州來後,他們跟以前的生活習慣還是有了很大不同。

以前他們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游牧的范圍很大,甚至還有夏冬兩季的不同草場,不同季節要轉場。

此外,雖是吐谷渾所屬,但其實比較自由,稅貢也是要交的,打仗也是得出征的,可部族內部的事情,都是自己解決自己說了算。

但是現在他們到了鄯州後,一切都得聽從官府管理,要依唐律行事。

比如說牛羊被偷盜,互相間打斗斗毆等,這些都要按大唐的律法來解決,而不是按照他們以前自己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