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一本萬利(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747 字 2020-06-05

阿黃給秦琅端進來一盆魚鱠,是海魚生魚片。

在燕州吃膩了牛羊肉,回來吃點海鮮也不錯,眼下這季節要吃點這海鮮也不容易,雖說幽州其實靠海,桑干河與潞水、巨馬河等在幽州東南匯聚滹沱河的水,在後世天津附近流入渤海之中。

漁民從海里打的新鮮海魚,以冬季存儲的冰塊冰鎮從運河送到幽州,還算新鮮。

不過這只是貴族名門的吃法,多數的漁獲其實都是在捕撈上來後,便立即曬成魚干,然後再運往內地銷售,絕大多數百姓,就算是幽州百姓,一輩子也沒見過新鮮的海魚,哪怕有些人也就離海數十里而已。

海魚生魚片秦琅還是挺喜歡吃的,其實他更喜歡生蚝、大蝦這些,可惜唐人似乎對這些沒什么肉的玩意不感興趣。

海魚片吃的放心,不像是關中人喜歡吃的黃河大鯉魚生魚片,那玩意秦琅不太敢吃,總擔心會有寄生蟲。

「三郎,上次咱們帶來的那批貨,都已經出手了,很受河北人歡迎呢,娘的,原以為翻一倍賣都賺不少,可到這邊才發現翻三倍賣都還有人搶,貨帶少了,帶少了。」

阿黃坐在那里感嘆著。

「這么好賣嗎?」

「那是自然,尤其是眼下到處都傳聞說突厥人要打過來了,這路上的商隊就更少了,長安那邊的貨物過來的少,價格自然就高。」

秦琅覺得這也是正理,他夾起一片生魚片放到蒜蓉里蘸了蘸,沒有芥末,也沒有辣椒,那就自制了簡單的蘸料,姜蒜沫,再加上一點茱萸水,蘸著吃倒也還不錯,主要是這生魚片很鮮。

「可惜咱們帶的貨少,就算翻三倍,也沒多少錢,要不暫做軍資也行。」秦琅道。

阿黃湊過來,低聲道,「三郎,我倒發現一個好買賣,做好了,能夠賺上一大筆錢。」

「哦,你說說看。」

「就是近幾年,北方邊境經常發生戰事,所以朝廷封鎖邊鏡,閉關停市,但是你也知道,塞外的胡人向來喜歡我們中原的商貨,茶鹽酒布就不說了,還有鐵料等也極為需要,而咱們這一關停邊市,這些胡人就沒有渠道交易了。」

阿黃說的其實就是走私的買賣,之前羅藝控制幽州的時候,直接開設邊市,與突厥人,奚人,契丹人、鐵勒人等交易,每年都能賺取大量錢財以充做軍資。

後來李瑗接管幽州,進行閉關停市,王君廓便與李謹行合作,暗里走私,賺的也是盆滿缽滿。

塞外胡人需要中原的各種手工商品,還有鹽茶酒鐵等,而中原也很需要塞外的牛羊馬匹以及各種皮毛。

「我這些天可打聽到不少驚人消息,那些河北商人自幽州采購鐵釜,一個不過五百錢,而運過長城,賣到塞外草原的部落里去,一個能賣幾千錢。在幽州買木碗十文一個,運過關就是六七十錢一個。

那些胡人沒有銅錢付賬,便以牛馬抵付,一馬才折三貫錢,而把馬運回幽州,一馬可賣一二十貫,里外里轉手就是十倍以上之暴利。」

「一片茶餅便能換一匹馬,一匹二十余尺的布,就能換頭牛。」

而這牛馬若運到洛陽、長安等地去,一頭牛起碼能值七八千錢,一匹馬能值十貫左右,若是能做為戰馬的上馬,往往能賣到二三十貫。

「許多商人甚至會給那些牧民先賒賬,約定以牛馬償還,利息都是高利貸。」

這些商人春夏之交,在畜產品等還沒收獲的時候,派出駝隊和車隊,把各種日用百貨串營走賬的販賣過去,甚至直接賒欠給他們。等到了秋冬的時候便來收賬,並往往會把貨品價格做高,把牧民的牲畜、皮毛價格作低,再加上利息,大賺特賺。

有些奸滑些的商人,賒欠的利息甚至能達到本金十倍以上。

但對於那些塞外胡人來說,他們不了解中原商貨的成本價格,也沒有什么其它的交易途徑,尤其是在中原朝廷封閉邊關停止互市以後,更是如此。

「三郎,那些走私過關入塞外草原買賣的家伙,基本上都是那些世家名門,地主豪強家的商隊,一年不知道要賺多少。「

從中原采購的商貨便宜的很,到了那邊賣的極貴,然後還是折成牛羊,價格又壓的低,運回中原卻又價格極高,再加上若是中間先賒欠一下,然後加上高額的利息,那確實是一本萬利的超級暴利的買賣,關鍵是這些家伙這么賺錢,又不用交半點稅,什么關稅什么交易稅什么印花稅什么契稅啥玩意也不用交,賺到的都入口袋。

秦琅聽了不由的紅了眼睛。

「娘的,咱們在這里守邊衛土,拼死拼活,還抽風飲露,結果那些狗奴倒是趁機大發其財,賺的盆滿缽滿了。」

阿黃興奮的道,「所以說咱們也組織人馬去走私貿易吧?」

秦琅鄙夷的瞧了阿黃一眼,咱還用的著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