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孤親守長安(第十五連更,求訂閱!)(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2448 字 2020-06-05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則直言,「南遷雖苦,可總比將他們遺棄在代北,被突厥人擄掠強,暫時苦一點,等我們打敗了突厥,到時他們就又可以重返故地家鄉,恢復生產了。」

裴世矩卻並沒有給長孫無忌這位太子第一心腹面子,直言道,「我還是覺得李世績在並州的這防突備戰有些消極。這方面還不如那位十六歲的翼國公,他在幽州可沒有搞什么堅壁清野,移民南遷。」

「幽州這次本就不是突厥進攻方向!再說了,幽州有長城護衛!」長孫無忌反駁。

「幽州都督府六州,可不全在長城之內,北燕州不就跟雲朔諸州一樣都是在內長城外,外長城內嗎?可你有聽到說北燕州堅壁清野移民南遷了嗎?沒有,我民部接到的報告,是秦都督不但沒有向朝廷要半點錢糧支持,甚至還主動想辦法在北燕州等長城腳下開辟邊市,征收課稅,甚至還讓商人運糧到邊鎮換鹽茶引文,秦都督的幽州都督府下沒撤一個百姓,反而還清理整頓邊鎮,征召團練,使的現在幽州都督府有邊兵土團五萬鎮守邊境,甚至剛還接到報告,說秦都督,不現在又是秦司丞了,他回長安時還帶回來幾千匹馬,數千兩金銀等回朝,以助朝廷。」

這番話一出,大家都有些啞口無方,雖然也有不少人覺得並州和幽州的情況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但起碼表面上聽起來,幽州這邊做的確實比並州那邊好。

並州大都督府,只是把代州都督府下的幾州關外百姓通通一撤了之,而人家卻反而還能增置兵馬,反哺朝廷。

李世民聽了不由的莞爾,他揮了揮手,「秦琅在幽州確實做的出人意料,但並州這邊情況確實比幽州面臨壓力更大,堅壁清野的策略還是值得肯定的。」

大司馬杜如晦這時也出聲道,「此番突厥來犯,朝廷多番商議戰策,最終定下的決策不過是緊守邊隘,縱敵深入,堅壁清野,以待敵怠十六字而已。秦琅在幽州是緊守邊隘,李世績在河東是堅壁清野,李靖在靈州是縱敵深入,秦瓊在涼州是以待敵怠,都做的很好,並沒有對錯之分。」

做為兵部尚書,杜如晦眼下壓力很大,「據各方奏報的敵情,如今估算,此次除了梁師都的八萬人馬外,突厥頡利可汗當會有二十萬騎南下。如此兵力,比武德八年那一次規模更大,眼下朝廷實在難以正面擊潰敵人。」

李世民點頭,「克明你給大家介紹一下朝廷的部署計劃!」

「兵部的計劃是兩部份,一是據關城險要固守,讓牛進達蘇烈守幽州,令李世績張公謹守雁門太原,令李靖秦瓊守靈武,緊守關隘,不得輕易出戰。另組建幾支機動軍團,以隨時支援策應,以霍國公柴紹所部,蔣國公屈突通所部,燕王李藝所部分別策應三個方向。」

「為保萬一,應敕命張公謹移師太行一線,隨時策應支援幽州。另遣任國公劉弘基獨領一軍出秦、隴,策應秦叔寶的蘭州、涼州。」

「若是萬一突厥軍突破關中西北門戶,則當立即下令長安北面各州縣村鎮百姓,將糧食牲畜等盡遷入城中躲避,務必保證野無余資。」

「另外,朝廷當派一軍出渭西以資武功,以確保京西安全,目前長安已經集結兵馬五萬七千人馬,城內糧械充足,可堅守三月有余,東西勤王之師,最遠二十天當能趕到長安城下,待敵糧盡,則我軍反擊,當可一鼓而下。」

李世民苦笑。

杜如晦的計劃聽起來很不錯,但無法掩蓋一個事實,他們面對突厥的大舉進攻,只能分兵防守,不敢野外決戰,更不敢主動御敵於國門之外,只能任人家一路大搖大擺的殺到長安城下來,寄希望長安城高牆堅,然後聚軍圍攻。

「孤十六歲起兵作戰,還從沒有打過這么窩囊憋屈的仗。」

「殿下,這是唯一的辦法,若是直接與突厥戰於邊關,勝算太低,一旦兵敗,則危矣。」

李世民嘆氣。

杜如晦又道,「現在關鍵是是否要發出全面動員征發令,將關中之地以及荊襄等地統軍府的府兵盡數征集。以現在的兵力,若要對付二十萬突厥大軍和八萬梁師都叛軍,還是十分吃力,凶險萬分。」

「我軍騎兵方面實在對比太過劣勢,突厥騎兵可來去如風,難以防御,甚至若是到時突厥糧盡時撤退,我們也難以圍殲追擊。」

杜如晦等制訂出來的計劃,也只能是結硬寨,打呆仗,希望能夠以更多數量上的兵馬,和各處的關城隘口來把突厥軍圍住。

一直默不作聲的諫議大夫王珪高聲反對。

他原是廢太子建成心腹,當年楊文干叛亂事件後,被皇帝李淵以離間皇帝骨肉之名被流放出去,如今被李世民征召還朝,並授以五品諫議大夫之職。

「殿下,杜公,臣請問,若不征發荊襄等地府兵,朝廷能不能守住長安?」

李世民霸氣的道,「突厥若突破外圍防御,孤將親統領長安附近兵馬守衛長安,迎戰突厥!」

當年突厥大舉入侵,李淵等嚇的准備遷都襄陽避戰,也是李世民堅決反對遷都。

如今再次面對突厥人的入侵,甚至比那一次更嚴峻時,李世民表示了抗戰到底之心。

王珪聽到這話,對李世民欠了欠身,「既然太子殿下認為能守住長安,那么臣以為實不宜再征發荊襄等地府兵了。」

「為何?」

「臣不久前剛自外地返回長安,一路所見,感觸極深。連年征戰,使的各地人丁銳減,就算以關中為例,貴為京兆都師,武德元年一府之丁不過萬余。朝廷征薛舉去其一成,征劉武周,再去一成,征王世充竇建德,又去兩成。」

「而今年,眼見山東河南將起大災,便是揚州東吳這富庶之地,今年也有歉收之端倪,今年只能指望著荊襄之地能略多些收成,以勻給其它地方一些賑災口糧。若是現在把荊襄之地的所有軍府全征發起來,那數萬的府兵,十余萬的民夫一動員,則今年的秋種便要耽誤了!」

「我們不能光顧著眼前,還得看到歸更長遠些。」

李世民緊皺眉頭。

他聽出了王珪話外之音,「諫議大夫難道認為此戰,我大唐傾國之力,依然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李世民和杜如晦長孫無忌等多次商議,擬定的戰略,最終的目的是要引敵孤軍深入,最終集結大軍關門打狗,圍而殲之,是要重挫頡利,要大勝的。

可現在王珪這話,卻無疑是對此表示懷疑了。

李世民對自己統兵作戰很有信心,之前所有的策略也是圍繞著如何擊敗突厥重創突厥的,可現在。

「殿下,國朝方立,四海方平,今年又將有大災,更加上京師、幽州之亂,人心不穩,此時制訂戰略,臣以為當謹慎保守一些,未算勝先算敗,當審時奪勢,量力而行,切不可孤注一擲。」

敗?

李世民之前從沒想過,可現在王珪提醒了他,萬一敗了呢?

這個想法一出現,李世民突然感覺到一陣陣心底發涼。

剛剛經歷玄武門宮變奪權的他,能否承受的起這一敗呢?

良久,李世民點了點頭。

「諫議大夫言之有理,此事容孤再好好想想,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