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秦家新品(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785 字 2020-06-05

「先吃,吃完了還可以排隊再打。」

玉簫瞧著這一大群人,問秦琅,「三郎打算要如何安置他們呢?」

秦琅有兩萬畝地,其中在京畿附近就有六千畝,終南山下便有三千畝,渭北白渠邊又有三千畝。但眼下突厥入侵,即將兵臨長安城下,所有城外的鄉村庄園都不安全。

最主要的,秦琅並沒有打算買下這些人。

在他看來,現在買人為奴,這跟逼良為娼其實沒什么兩樣,他秦琅不是什么高尚的人,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他不想趁火打劫。

他做不到像魏征那些儒家精英份子們那樣的時代燈塔,但是那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還是願意去努力的。

世界很大,太遙遠的地方暫且不管,可既然是身邊的看到的,能兼濟一下總要兼濟一下的。若是這個世界上,人人都能對身邊的人多一份善意,這世界豈不更美好。

「我打算暫且雇佣下他們,每日提供兩餐,外加給些工錢。」秦琅想了想道。

「可咱們府上如今用不著這么多人做工啊?」玉簫道,三百多人呢,而且這老弱婦孺都有,孩子占比還很多,說是雇佣做工,其實也就是變相收留救濟了。

秦琅覺得收留、救濟這樣的詞不好,還是雇佣好些,救濟代表的是施舍,雇佣代表的則是一種勞動供需關系。

其實若不是萬不得已,誰願意接受施舍呢,接受施舍往往就代表著尊嚴的失去。故古人曾有過餓死不食嗟來之食的話。

「我打算組織大家做點干糧。」秦琅想了想道。

「做干糧?」

這個倒也不是秦琅心血來潮,而是剛才一直在思索。畢竟這么幾百號人在家,總不能就這樣干養著,倒不是說養不起,只是這不是健康的模式。

思來想去,秦琅倒想到一個方案,就是組織大家做點干糧。

眼下是戰爭時期,干糧這玩意挺有用處,把糧食加工成干糧易於儲藏、運輸,而且好些干糧還有耐飢的效果。

古人的干糧其實也不少,什么糗啊脯啊蘿卜磚啊還有蒸好的麥飯啊等等,不過這些干糧秦琅覺得並不是很好。

他想到幾種干糧,比如說炒面、肉松等,比如炒面就是明代邊軍常用干糧,甚至還有炒面歌留下來,二兩白鹽四兩姜,二斤炒面二茴香,如果是升級版的甚至還有,半斤杏仁和面炒等。

而肉松更是蒙古人征服歐亞的法寶,據說可以把一頭牛制成的肉松都裝進那頭牛的尿泡里,然後可在馬上一兩個月不用再帶糧食。

據說在新中國抗美援朝的時候,都還讓全軍攜帶炒面做干糧。

不過炒面配方各式各樣,核心其實就是把米麥豆等磨粉加鹽炒熟,這樣吃的時候不用生火,加水沖泡成粥也行,少加水攪成陀陀直接吃也行。

這樣的炒面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加了鹽後不必另外攜帶鹽了,能夠很好的補充士兵體力。

當然,若是要做些方便攜帶的調味料也是可以的,比如這個時代早就有了把鹽加工成鹽囪便於攜帶,或把豆豉搗成泥加鹽曬干做成餅,一次弄棗子那么大一塊吃,可以當醬菜。

又或者拿粗布在濃醋里浸泡,曬干再浸泡,最後就能得到醋布,易於攜帶。要吃的時候,直接剪下一小塊扔進鍋里跟食物同煮,就能得到酸味了。

甚至若是在邊境之上,缺糧時還可以拿松樹皮與米一起煮至極爛熟也可以充飢。

秦琅看中的炒面,其實就跟後世的小吃油茶是一樣的。

你想搞個奢華版的也行,加入各種堅果啊調料等,味道自然是極好的。若是簡易版也行,面粉、小米、大豆、鹽。

甚至來個抗飢版的也不錯,直接把麥子、稻谷、粟谷、豆子等五谷雜糧不去殼磨成粉,加入鹽,炒熟一樣可以充飢,甚至你加點野菜干,谷糠麥麩啥的也不影響充飢。

反正這玩意加開水一沖可以當粥喝,少和點水能攪成粑粑吃,都是易攜帶又好弄不用生火的。

玉簫有些不解。

「咱們府上糧食足夠,為何卻還要做成這個炒面呢?」

秦琅說出自己的打算,「我准備好好研究一下這個炒面的配方,開發出各種配方的炒面,既可以做為百姓救災糧,也可以充當我大唐將士的行軍干糧。」

秦琅打算先來一個普通版的,原材料就麥、粟、米、豆四合一磨成粉,然後加鹽加羊油炒制,適當搭配點碾磨成粉的谷糠麥麩菜干,當然,若是能夠加點魚肉粉什么的最好,或者磨點松針粉進去,也還能夠補充微量元素,預防夜盲症。

這個配方,最省糧食。

秦琅府上幾百石米麥,如果搭上這些雜糧糠皮什么的,估計能做出上千石炒面來。

正好因為殿上斗毆被奪職免官在家閉門思過,就在家做炒面吧。若能成功,也可以成為大唐新式行軍干糧,若推廣軍中,也能為抗擊突厥做份貢獻嘛。

秦琅說做便做。

一面親自寫下配方,一面安排阿黃等去采購一些其它的原料,以及一些加工的工具等,當天,秦琅的翼國公府里,就已經弄起了炒面生產流水線。

磨粉的磨粉,炒面的炒面,包裝的包裝,忙的是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