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鎮軍大將軍(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756 字 2020-06-05

長安西郊,西渭橋,又稱便橋。

漢代修建時因與漢長安城便門相對,故稱便橋,至唐時,百姓俗稱咸陽橋。

唐突兩支大軍,隔著一座一里多長的渭橋遙相對峙。

秦瓊大營。

秦琅率許敬宗、魏昶、阿黃等過來宣旨。

「門下,制曰:京室殷阜,鉤陳嚴秘,肅遏警巡,職務尤重......宣風作牧,親賢是寄。左衛大將軍使持節涼甘瓜鄯肅會蘭河廓九州諸軍事涼州大都督上柱國齊國公瓊,任惟心膂,功著二南,典戎敷化,聲績備舉。」

「宜攝九門,總司八校,可雍州牧、鎮軍大將軍,其左衛大將軍使持節涼甘瓜鄯肅會蘭河廓九州諸軍事涼州大都督上柱國齊國公如故。」

兒子親自給父親宣旨,還是道加封旨意,這份榮耀可是少有。

秦琅宣讀完,秦瓊接旨。

敕旨交接完,秦琅便趕緊跟秦瓊對調了個方向,向秦琅叉手道賀,「恭喜大人!」

剛才這道敕旨,可是道措辭非常用心的嘉獎了,大意便是雍州牧做為京畿長官,位置十分重要,要選用得力忠誠大臣。而秦瓊呢,在軍中威望高,戰績好,所以現在皇帝特拜秦瓊為雍州牧這個要職,並且還給秦瓊加了一級散官。

原來秦瓊是正三品冠軍大將軍的武階,現在正式晉升為鎮軍大將軍這個從二品武階。

此外,依然讓秦瓊繼續兼任涼州大都督這個職務。

雍州牧兼涼州總管,曾經是李世民擔任過的職務,此後由楊恭仁主持雍州衙門,由李幼良接任涼州。但是楊恭仁主持雍州時,也只是以治中從事的佐貳官主持的。

楊恭仁後,由高士廉擔任了這個職位,再由李道宗接任,而現在李道宗受傷,李世民讓秦瓊接任,但卻不是雍州別駕或治中從事這樣的副官,而是直接給了雍州牧一職,並依然兼任涼州大都督職。

這份信任,無與倫比。

秦瓊都聽的很意外。

「雍州牧位置特殊,我一異姓外臣豈敢擔任?我當向陛下面辭!」

「阿爺,其實陛下這旨意很明顯,江夏王本是陛下選用的長安保衛戰的指揮大將,可誰料出了點意外受傷,如今無法繼續視事,因此只能另用他人。現在是兵部尚書杜公暫代主持,可杜公畢竟是文臣。」

秦瓊畢竟是李世民龍潛之時麾下第一大將,不論是能力還是忠心都無法挑剔的,尤其是眼下這種節骨眼上,比秦瓊指揮能力更好的肯定會有,資歷威望更高的也有,比如河間王李孝恭,比如劉弘基,長孫順德,再比如李藝、李靖、李世績,這些都是軍中威望資歷不比秦瓊差的。

可這些人對於李世民來說,都不夠貼心,都不夠可信。

所以能取代李道宗,可放心主持長安長防的也就是如今趕來勤王並打了個大勝仗的秦瓊了。

「阿爺不如先接下,待擊退突厥之後,再辭職也不遲。」

雍州牧這個職位確實太重要了,就如比北宋的開封府尹,這種要職,一般都是由親王擔任的,而且往往都是親王遙領,實際派個重臣任副職實際主持。

歷史上,貞觀之初,楊恭仁在罷相後確實擔任過幾年雍州牧,但最後也是調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最後再改調洛州都督。等到貞觀中後期開始,這雍州牧、大都督,或是後來的幾京府尹,其實都已經不再輕易授給外臣了。

不過眼下若李世民要用秦瓊做長安保衛戰的指揮官,那暫時讓他擔任這個雍州牧之職,確實也挺合適,這樣便可壓制李孝恭劉弘基長孫順德等老資歷大將,要不然,也不會在大戰之前,又給秦瓊加了一級武階,直升鎮軍大將軍。

這可是二品武階,不管是劉弘基還是長孫順德等,那都是三品階、三品職。

別看是二品武階,這在大唐現在,都相當於是後世開國的授大將銜了,畢竟雖還有更高的驃騎大將軍和輔國大將軍,但現在都沒有授過人。

秦瓊簡單的收拾了下,便讓家將老鐵槍帶親兵押著烏沒啜等俘虜回長安。

父子倆一個身披暗金鎧甲猩紅披風,一個綉衣錦袍千牛刀,並轡而行。

「這次陛下登基大典我沒趕上,否則我定會請求陛下不要封賞你那么高。」

在秦瓊看來,秦琅雖於皇帝有些功勞,可畢竟年輕,如今這年紀就實封一千戶,排到實封功臣第八,太過突出顯眼了。

「阿耶,安氏兄弟不也俱封國公?」

「那不一樣!」

剛從涼州回來的秦瓊對安氏兄弟能並封國公的內情很清楚,安氏家族本就是河西世代豪強,他們家本是西域安息王後代,是粟特族。從北魏時期,安氏家族就世居涼州,逐漸成為當地豪門望族。

在武德初年,安興貴居於長安,而安修仁在涼州,一個仕李淵,一個仕李軌。後來安興貴主動向李淵請求去河西說服李軌歸附,李淵也就姑且信之,安興貴便獨自一人前往河西,沒帶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