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秦琅封王(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775 字 2020-06-05

「願意。」

「好,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秦瓊大贊,讓鄭元璹立即開始著手救災事宜。這個處置結果,讓秦琅十分不滿,這種人就當就地撤職,甚至要追究責任,現在卻還讓他繼續屍位素餐?

「我相信鄭使君會改過自新,積極救災的。」

鄭元璹低頭羞愧萬分,沒料到秦瓊這個時候還能幫他。

其實剛才秦琅反駁他的那些話,他並不是不能反駁,只是不能說。因為他舉例說劉聰德行不夠滅蝗不力,秦琅說當今聖明之主,妖不勝德。鄭元璹總不能當著這無數人面,公然說當今皇帝跟劉聰一樣,是個德行不夠的皇帝吧?

那樣說,那真就是找死了,甚至還要連累整個鄭家。

他既然不敢說那句,那么他就再無法反駁秦琅了。

「詩經中道,」『秉彼蟊賊,付畀炎火。』漢光武帝也曾下詔道:『勉順時政,勸督農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賊。』這些都足以證明滅除蝗蟲是有必要,也有辦法的,現在除岐州之外,其余各州,捕蝗滅蝗效果都十分不錯,所以請大家團結一心,共同滅蝗!」秦瓊一番講話,把調子從追鄭元璹責,轉到了上下一心共同抗蝗救災中來。

秦琅這個當兒子的這個時候,也不能再去反駁老子,也只好暫時做罷。

當下,秦琅爺倆進駐州衙,主持岐州治蝗救災。

鄭元璹依然是刺史,但實際上現在州衙里發號施令的是秦琅父子了。

秦琅帶人開始打擊黑市糧商,向大戶豪強征收糧食,建常平倉,登記戶籍發糧票,以保證最短的時間里,控制岐州糧食,讓百姓能夠買到糧食,穩定局勢人心。

秦瓊則負責的是督促捕蝗,帶百姓白天挖溝驅蝗晚上生火誘蝗,捕蝗換糧。

鄭元璹雖還是刺史,可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人真正聽他的了,他現在被秦瓊父子安排的任務是把當初他要求各地修建的蝗神廟、蟲王殿、祈禱祭壇,又一個一個的拆掉,把那些妖言惑眾趁機生亂的家伙拘捕。

短短數天時間,岐州的局勢正在迅速朝著有利局面轉變。

秦琅帶領的鎮撫司兵馬手段果決,行動迅速,大批黑心糧商被打倒,豪強富戶們囤積的糧食也迅速的被征入常平倉中,糧票也終於推行開來,新開設的售糧點前糧食正在憑票供給,百姓終於買到了三百錢一斗的平價糧。

從斗米千錢還有價無市,到現在斗米三百,憑票供給,大家領到糧食那一刻,無不跪謝皇恩,感謝前來解救大家的秦瓊秦琅父子。

而秦瓊督促指揮的捕蝗行動也很成功,短短數天時間,歧州軍民百姓齊上陣,共捕得蝗蟲十四萬石,戰果驚人。

據統計,一石蝗蟲約有兩三萬余只,這十四萬石,意味著捕捉三四億只。

初戰告捷,秦瓊與秦琅又號令大家趁勝追擊,繼續捕滅蝗蟲。

對於許多捕蝗數量眾多的能手,還直接向他們發放賞賜錢糧,甚至向朝廷為他們表奏請封勛官、散階等。

在岐州指揮滅蝗,秦琅還教授大家把蝗蟲曬干或是熏干保存,他還教大家把蝗蟲炒制食用,也直接把曬干的蝗蟲碾成粉,與糧食一起煮粥食用。

岐州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全民滅蝗,全民食蝗的大熱潮。

捷報頻傳。

每天州衙都讓各縣鄉里上報捕蝗戰線,然後每天捕蝗戰果前三名,都會被敲鑼打鼓的通報表揚,至於捕蝗不力的後三名,則要被通報批評。

秦琅還把他們的治蝗成績,直接記錄到他們的政績考核檔案之中。

原本災情極其嚴重的岐州,在秦琅爺倆的聯合指揮治理下,在跳蝻進化為飛蝗之前,終於讓原本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蝗蟲為之一清。

從開始的捧手可得,再到大家到處尋找捕捉,雖然終究還是有不少漏網之蟲,天空還是開始出現了飛蝗,但並沒有擔憂中的那種鋪天蓋地的飛蝗集群。

地里的庄稼嫩苗也保住了。

倉庫里堆滿了蝗蟲,足有數十萬石之多。

原本按以前歷代的捕蝗治蝗之法,蝗蟲多是采用焚燒法、填埋法等處理,就算滅蝗再多,這些災蟲也都是塵歸塵土歸土,可如今,捕滅的蝗蟲基本上沒有被浪費掉,全都顆粒歸倉,一只只不是成了百姓家煙熏火炕日曬好的干糧,就是被曬干後直接碾磨成了粉粒。

官倉里,到處都是蝗蟲干、蝗蟲粉。

百姓們現在一日三餐,更是離不開蝗蟲。

烤蝗蟲干、炒蝗蟲干、煮蝗蟲粉粥·······

這玩意雖然不好吃,可起碼比草根樹皮好吃啊,更別說要是如往年那般,旱極而蝗後,可是連草根樹皮都沒的吃的,因為那時往往是赤地千里,草木皆無了。

今年還能在家里變著花樣吃蝗蟲,大家挺滿足了。

蝗災終於控制住了,岐州百姓們感恩之際,甚至開始悄悄的又跑去原來被毀去的那些蝗神廟、蟲王殿等廢墟上,又開始自發的在修建廟宇。

只是那廟中用泥草塑造或是樹木雕刻而成的像,卻不再是什么蝗神蟲王,而是秦瓊秦琅父子,這爺倆被百姓們尊為天王。

秦瓊身穿鎧甲,頭戴金翅盔,左手托塔,右手持四棱鐧,腰系寶劍,騎青龍,被尊稱為青龍托塔降魔天王!

秦琅披發、黑衣,執劍,踏龜蛇,背黑旗,被尊為玄武披發盪魔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