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封神(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762 字 2020-06-05

他寫了數道奏表,可每次寫完又撕,撕完又寫,終究還是沒有向朝廷寄發。

就在這股子浪潮之下。

長安有使者到。

通事舍人宣讀聖旨,秦瓊秦琅父子督辦治蝗有功,重賞,鄭元璹救災不力,不尊朝廷被免官奪爵除籍為民,追還歷次賞賜,收回職田永業田等,延安郡公竇惲接任岐州刺史之職。

鄭元璹面色蒼白的接下旨意,他沒有想到處置如此嚴厲。

竇惲做為外戚,又是開國宰相之子,新來乍到對秦琅父子表現的十分客氣。

「陛下對岐州捕蝗救災的表現十分滿意,也聽到了岐州百姓們的呼聲,關於百姓們自發為秦相公和秦學士立長生牌、建生祠,修天王廟塑像一事,陛下說這是你們的績政民望,宰相們也稱贊二位的功績。」

反正朝廷上下,對於這件越鬧越大的事情,已經做出了評定,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就跟有的官員在地方上施仁政得民望,最後離任時百姓送萬民傘一樣,這是件值得記載誇耀的好事。

「各地百姓修建的天王廟不得損毀,直接列入朝廷祀典,名列正祀,以後由地方官府拔錢維護,以供百姓們祈禱風調雨順,驅蝗滅災之用。」

按皇帝的意思,這天王廟跟蝗神廟啊不一樣,不算是什么淫祠邪神,這是好事好廟,要保留。

以後跟孔子廟啊伍子胥廟啊羅士信猛將廟等一樣,成為官方承認的正祀。

秦瓊秦琅父子活著就進廟,雖不是太廟文廟武廟,可這也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畢竟歷朝確實有許多百姓給那些仁政有為的地方官修生祠的,但多是一縣一州,如秦琅父子現在這樣在席卷關隴諸州的生祠可是極罕見的。

皇帝正式下詔承認了民間百姓們對秦琅父子的天王尊稱。

「這個不好吧?」

「三郎,這可是民心民意啊。」竇惲對這位秦三郎十分客氣的道。雖然他來到岐州,感受到如今民間的這股子熱情,有些羨慕妒忌,可也知道這事情既然皇帝都有了定論,也就沒有必要再做爭論了。

其實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被百姓請進廟的也不少,但多數是一些歷史上的人物,有的被請入河伯廟啊,水神廟啊山神廟啊等等,也有如羅士信被請入猛將廟的。

什么這個神那個天王的稱號,著實不少。

比如羅士神死後被百姓修建猛將廟,請入廟中塑像,也被尊為天曹司上天王。故此現在這股子高漲的民間熱情,李世民知道後雖然意外,但思慮許久,最終還是沒有來潑冷水。

順勢承認了這天王廟做為官方認定的廟,並用做百姓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驅蝗防災之用,秦琅爺倆的這兩天王名號,朝廷也一樣認可,反正是惠而不費的虛名。

秦琅意外歷史上的門神秦瓊,如今並沒有成為門神,反倒成了管風調雨順的天王了,自己結果也當天王了。

大小秦天王,現在他在岐州百姓心中,那就跟在八零後年少時心中的四大天王一樣地位崇高了,已經成了岐州甚至大半個關中百姓心中的偶像,隨著這股子風潮,說不得還能成為風靡大唐的天王巨星呢。

跟這天王名頭一比,李世民給的那一萬畝田地,倒反而並沒有讓秦琅怎么激動了。

竇惲挺虛心的向秦瓊秦琅父子請救了不少捕蝗救災的心得,至於鄭元璹,他連當天的接風宴都沒資格參與,在接到旨意後,便被長安來的百騎司人直接催著動手。

簡單的收拾了下行李,當天就開始起程返回滎陽。

他運氣還算好,因為及時配合救災,只是除籍為民,起碼沒被長流嶺南,否則流官一天起碼過十驛,這種每天起碼二百里路的趕路法,有時能夠讓許多體弱點的流官,沒到流放地就半路死了。

「竇使君,岐州就交給你了,我也便不多耽誤,這就奉旨前往涇州了。」

秦琅讓人把州衙的公文做了一番整理,然後交接給竇惲。看著那無數的赤字賬簿,竇惲也不由的頭大。

現在岐州看起來挺好,可背後是這一箱箱的赤字賬簿,州衙已經開出了無數白條給百姓,倉庫里除了那數十萬石的蝗蟲,已經沒其它的東西了。

「秦三郎可還有什么要交待竇某的?」竇惲問。

「我相信竇使君肯定會治理好岐州的,其它的我沒什么可說的,唯有一句,大災之後當有大疫,請竇使君多注意一下災後防疫之事。」

「會有疫情嗎?」竇惲立即認真起來,秦琅雖年輕,可他知道這位不簡單,他的很多預言都成了事實。

「災後容易生疫情,這是以往的經驗,我不敢說今年會有疫情,但得早做預防,有備無患,不是嗎?」

「三郎說的有理,我這就著手准備。」

當天,給竇惲的接風宴,也是秦琅秦琅的送行宴。

酒宴過後,秦瓊要繼續往隴州、秦州等隴右河西之地巡視,而秦琅則與父親分道揚鏣,北上涇州,奉旨前去會一會李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