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朕收回(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62 字 2020-06-05

承乾主動的跟那有六個孩子的家庭結成了對子,李泰則誠懇的向秦琅認了錯,覺得他不該那般評價燒炭的柯老五,並要求與柯老五結成對子。

李存孝則主動的提出了要與灞上那個只有三個少年孤兒的家庭結對,他們的處境讓他想到了自己的過去,三個孩子兩個男孩一個女孩,女孩最大九歲,弟弟一個七歲一個五歲,父母雙亡,死於飢荒。

就死在今年,就死在不久前,這是讓人難以相信的事實,畢竟朝廷的官方說法,是今年雖天災兵禍連結,可在偉大的皇帝陛下的英明帶領之下,大家戰勝了蝗災,打敗了突厥入侵,災民都得到了及時的賑濟。

但事實上那對夫妻還是餓死了,他們沒有等到官府開始賑濟,他們把家里僅有的一點糧食留給了孩子們吃,自己卻終究沒撐下來。

其實這樣的情況應當還有許多。

崇賢館這群普遍只有七八歲的孩子們,每人都主動的與一個貧困家庭結成了對子,他們斗志昂揚,恨不得馬上就讓這些人過上好日子,住上寬敞的大房子,穿上新衣服。

比起上次養雞,無疑他們現在更覺在辦一件大事好事。

雖全是些王公子弟,但他們都還很年幼,並沒有變的多自私和殘忍,他們都還很天真很善良,在秦琅的引導下,都很認真。

幫助他人,使自己快樂,承乾他們都覺得確實如此。

其實這些孩子個個條件好,就算不動用家里關系,要幫助一個家庭脫困還是太容易了,他們哪個沒有自己的小金庫,大戶人家的孩子哪怕才幾歲,也一樣會有自己的月錢。

但秦琅說了,直接給錢,或直接雇佣做工這種辦法,不反對,但沒有成績。

這是新的社會實踐課,學生們要觀察了解,要搞明白他們的現狀和過去,要知道他們為何而貧困,要以引導的方向讓他們自主脫困。

學生們一個個都在那里苦苦思索,回去時一路上也沒有了來時的那種秋游的輕松。

孩子們沉默著,秦琅反而很高興,這說明他們真的在思考問題。

褚遂良對秦琅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殺了太子們的雞,他差點就惹出了大禍,先前皇帝那震怒的樣子他可是看的清楚。

而現在,秦琅連消帶打,不但讓太子們自己把雞從墳里挖出來,還帶著來送給孤寡貧困老人,做了件極好的事不說,現在居然又順勢展開第二堂社會實踐課,讓他們與貧困家庭結對幫扶。

褚遂良是位大書法家,也是有名的詩人,更是官員,他很清楚,今天太子們做的事情,傳揚出去之後,將得到多少人的稱贊。

這不正是皇帝需要的太子,這不正是百官們期待的太子,這不正是天下擁戴的太子嗎?

一個仁慈,一個關注弱小的太子,將贏得無數民心。

想及此,褚遂良激動不已,一路上甚至早已迫不及待的拿出紙筆,就坐在來時裝慰問品的車上開始揮筆疾書。

他要向陛下奏明這件偉大的義舉,要向天下宣揚太子的仁慈偉大,這是崇賢館的引導勸善之功,更是皇帝陛下的教子有方·······

承乾一直在跟秦琅聊天,他今天本來都不想回去,他想在幫扶對象家多呆幾天,想要馬上全面深入的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以制訂一個優秀的幫扶對策。

秦琅笑著告訴他,「這個不急於一時,你們要記住,這是你們的一堂社會實踐課,但也僅僅只是你們的一堂課,你們還有其它好多門課程要學,所以幫人很重要,但也得學會兼顧,不能忘記現在自己是學生的本職·······」

一返回長安,褚遂良馬上就把自己路上寫就的洋洋幾千言呈奏皇帝。

李世民議事回來,正與長孫皇後聊天,還在談孩子們被秦琅帶偏了。

「朕如今覺得,秦琅做崇賢館學士,終還是有些過於年輕了,行事不穩,有些孟浪。李綱年紀太大了,顧不了崇賢館,你說朕當選誰來接任崇賢館?」

·······

褚遂良的奏章呈進來,李世民邊喝著參湯邊翻看著。

看完,李世民動容。

「朕收回剛才的話,朕小瞧他秦懷良了,皇後你看褚遂良的這道奏章。」

長孫皇後接過,細細讀過,越讀越驚訝。

「三郎真有翻雲覆雨之能也,臣妾更料不到的是承乾和青雀等孩子每次總是能那般輕易的被他說服。」

細細思來,秦琅從不跟承乾他們做些什么嘴上說教,都是用行動引導。

如之前養雞,現在又是結對扶貧。

「善,大善!」李世民半天前還在惱怒秦琅帶偏了太子等,現在卻又對秦琅贊不絕口。

太子等雖然只是在幫扶一家,但這是德,這是善,這是仁,這正是年幼太子最值得天下人稱頌的。

李世民也最想要一個仁善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