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外甥女婿(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38 字 2020-06-05

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朝廷頒布均田令,給百姓授田,一丁百畝。但事實上,現在朝廷總戶口不過二百余萬,相比起隋大業中的戶籍統計近九百萬戶,相差太大了。

然而隋末戰爭只打了十來年,所有人其實都清楚,這十來年時間,不可能滅絕了七百萬戶人口。事實上,不論是李世民還是長孫無忌都很清楚,為何現在大唐幾乎一統天下了,可戶還這么少?

不是人都死掉了,而是有太多的人在隋末戰爭動亂之中,或背井離鄉逃難,或破產為奴,為破家為盜,哪怕天下一統了,但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很多地方人多地少。

均田令的人丁百畝地,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事實上前提是朝廷得有地可均。能拿出來均的地,主要是隋朝時的官田,以及戰亂中絕戶的無主之地,但事實上,哪怕經過十幾年戰爭,前朝時的許多權貴、地主們,依然還占據著這絕大多數的田地,朝廷並不能拿他們的田出來均田。

其結果就是,均田令也只是部份百姓均到了田地,且只均到了不多的田地,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不管你均沒均到田,均到了多少田,只要你登記入了官方戶籍之上,那么你就要承擔租庸調。

管你均到十畝地還是一百畝地,每丁的租庸調都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於是許多人拒絕入籍登記,他們甚至拒絕朝廷均田,他們寧願去做地主們的佃戶,或給寺廟做佃戶或給豪強地主們做佃戶,或者去做船工、纖夫、伐木工、礦工等等。

為何?

因為這樣就不用承擔租庸調,一丁一年兩石粟,兩匹絹十二兩綿以及二十天的免費勞役不用擔了,更別說還有雜役。

佃地主的地種,只需要按佃種的田畝數繳租,雖然佃種的租高,收入不多,但算起來其實比起朝廷的賦役要輕。

人都不傻。

既然入籍負擔更重,那入籍做什么?田又均不到,難道就圖個大唐良民好聽些?

還有不少人則是在隋末時逃入山林之中,自己墾荒種地,也不入戶籍,這樣就可免租避役了。

說白了,其實都是迫不得已的問題。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就算這次普查,讓各地官府胥吏到處清查人口,也不會有什么作用,一旦這些人入籍,背上賦役重擔,又不能分給他們田地,那這些人唯一的選擇,就是逃戶了。

他們會逃到其它地方去,或是逃進山林里,或是干脆賣身為奴給權貴豪強們。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長孫公,我們需要政事堂的支持,據我推測,這次括戶應當能增加二百萬戶人口,但前提是政事堂支持,否則這些人絕大多數最終會成為逃戶,或干脆自賣為奴,托庇於豪強們。」秦琅很鄭重的道。

「你希望政事堂如何支持呢?」二百萬戶對於政事堂諸公來說,也是需要認真面對的,多增加二百萬戶人口,對於朝廷來說,太重要了。

在如今大唐制度下,並不是所有人口對於大唐來說都是人口,只有那些課戶課丁,才是真正朝廷的根基。

不入戶籍的逃戶,對於朝廷來說不納租賦不服役,對朝廷無任何益處。

「長孫公,清查出隱戶容易,但如何將他們轉變為國家的課戶課丁卻難。如果僅僅是把他們名記登記上官方戶籍,那其實根本不是解決之道。」

一個隱戶,原本或在山林里墾荒自種,或是佃種地主田地,或是做工,勉強生活,現在一旦成為戶籍課丁,就必須得面臨賦役問題。

「要么朝廷給這些括戶入籍百姓田地,要么減免賦役。」

長孫無忌皺眉,隱戶的最大問題,其實就是田地不足均,才導致的,現在反過來入籍,朝廷也還是變不出田地來啊。

「各地州縣寺觀年後會全面整頓,應當能整頓出不少田地來吧?」長孫無忌問。

「寺觀田產確實會不少,但對於兩百萬戶新增人口來說,不過九牛一毛而已,遠遠不夠。」

況且,這些寺廟田產,也不可能全到的了百姓手里,皇家、官府、權貴們都要扒皮層,就如長安這的情況一下,最後拿出來給百姓的也就四成。

兩百萬人口,就算一戶一丁,一丁百畝,那也需要至少兩百萬頃地。

這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