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白麻宣相(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63 字 2020-06-05

「白麻拜相,不經中書門下!」

李世民無疑也是早有准備了,他坐在御榻之上,雙眼爆出一股精芒,直攝人心。

「自今日起,凡拜、免將相,號令征伐,冊立皇後、太子,大赦天下等重要制詔敇書,皆由翰林院學士草詔。」

李世民重提裴寂、封倫這兩位曾經首相的奸偽之行。

「今後宰相任免,皆直接出於皇帝之意,不經宰相,不經中書門下。」

這番話一出,王珪也無話可說。

在武德朝,就算是拜相,那也是要跟宰相們商議,然後由中書舍人起草詔令,最後用黃麻紙宣詔。

可現在,李世民說以後任用宰相的權力,全歸皇帝所有了。

連商量都不跟宰相們商量,並用天子私人的新設翰林學士來草詔,以保持機密,為了與外制區別,甚至拜相詔由白麻紙來寫。

過去中書舍人草擬一道詔書,需經過門下,然後由符寶郎蓋上天子大寶,這樣經過中書門下,方為制詔。

而現在皇帝要正式開啟內制,不僅僅再只是中旨、墨敕了,而是內制。無須經中書門下兩省,也不用大寶,亦無需蓋皇帝璽印。

白麻宣相。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杜如晦這三位宰相,無疑是早就跟皇帝通過氣的,這個時候也是立即站出來,支持皇帝。宣稱拜相之權只由天子!

這種話說出來,王珪能說什么?

雖然說拜免宰相本來也確實是皇帝的權利,但過去基本上還是采用的皇帝與宰相們商議這種模式的,可現在皇帝說以後拜免將相不能跟宰相商議,不經中書門下,王珪能說個啥?

這也就是李世民做為打天下的雄武天子的一個強勢之處了,若是一般的皇帝,只怕宰相們不會輕易讓步,但李世民的面前,他們不敢過份相逼。

於是乎,秦琅,成為李世民第一個白麻宣相的宰相。

秦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國計。

然後戴胄也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國計,杜淹拜為參知政事。

翰林院,翰林學士也是正式的樹立起來了。

秦琅為翰林院學士承旨,也就是首席學士,另外皇帝又以岑文本、劉洎、馬周為翰林學士,翰林院設在銀台門外。

從內心來講,李世民一直是想要掌更多的權。

他習慣了如統兵征戰一樣,號令全軍,而武德以來,皇帝與宰相們共治天下的局面,其實李世民並不太喜歡,尤其是那些武德宰相們往往與他的思路不對的時候,他就感覺到束手縛腳,越發想要甩開他們。

李世民當然也願意用王珪、魏征、韋挺這些原來建成的舊部,但他也一樣想要重用秦琅這樣實干派。

一個朝堂上,各種各樣的人都得有,各派的利益都得照顧到,但事也得有人來做。

這就好比為何歷朝歷代都要搞抑商重農?其實皇帝並不是要抑制一般的小商小販們,他們要防的是資本跟士族、豪強們的合流。

就如眼下朝廷里一樣,關隴貴族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了,可影響力還在,他們在軍方的影響力尤其大,可以說是掌握著大唐半數刀把子的一群人,而關東士族呢,他們把握壟斷學術,掌握的是大唐的筆桿子。

若是再讓這些人摟住了錢袋子,那他李家還能坐的穩皇位嗎?

所以歷史上,漢代為何一直跟豪強過不去,為何一直嚴厲抵制商賈?就是因為豪強一直在試圖突破經濟上的封鎖。

而後來東漢的時候,已經控制不住了,士族豪強合流,甚至還與商賈合流,最終形成了強大的士族豪強勢力,最終東漢滅亡,甚至還是以強滅的。

現在的五姓七家,其實祖上就是東漢的士族過來的。

均田制起於北周宇文泰,有特殊的時代性,當年宇文泰結合了北魏的八部大人部族兵制,推出了代北世兵與關隴鄉兵的結合體府兵制,這套制度在當時確實很先進。

到了隋朝時,楊堅又對這套制度加以改進,堪稱是全面性的改革,比如府兵不再是單獨的軍戶,列為了民籍,也不再單獨居住,而府兵也不再隸屬那些軍頭,重改回漢姓,中高級軍官們都安排在京城各衛里,無法再直接統兵,把將跟兵過去那種附庸的關系,解除了。

實際上就是改私兵為國有。

隋朝一統天下,結束了幾百年的分裂混亂,所以是個大變革時代,均田制是可以實行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