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萬石秦家(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753 字 2020-06-05

夏天的雨來的快,剛還是艷陽高照,忽然就烏雲密布。

大中午的,天昏地暗,陣陣雷鳴電閃過後,便是狂風暴雨。

屋檐上迅速聚起連珠線般的屋檐水,秦琅和太子有些悠閑的坐在檐下,雨一來,悶熱盡去,陣陣涼爽。

好幾個庄丁從密雨之中跑回來,渾身上下淋的濕透。

「好在咱家動作快,麥子都收回來了,麥草也都起垛了。」庄頭老王笑呵呵的道。「這雨一下,正好就可以翻耕土地,可以把豆子種下去了。」

「這雨來的快,也不知道有沒有百姓曬場上的麥子被雨淋了。」秦琅問。

「大家都關注著天老爺呢,有點點變天,都趕緊收麥。」

被雨淋的也肯定會有些,但不會多,畢竟現在已經是收麥後期了,多數人家都已經把麥子收回來了,剩下些勞力少動作慢點的也不多了。

「老王啊,你過兩天去附近看看,若是有百姓家麥子雨淋了的,出現發霉發芽的,咱們收了回來做飼料,價格上不要虧待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能幫就幫下。」

老王點頭,「若僅是一場陣雨不怕,出太陽了再曬曬就好了,就怕接天雨,到時就會捂壞發霉長芽。」

秦家的麥子都入倉了,老王心情倒是不錯的。

他拿起一個賬本,卻是要來給家主匯報下今年的收獲。

「咱家在三原縣共有田地五千三百畝地,今年夏季麥地三千畝,粟谷種了一千畝,稻田一千三百畝········」

「今年新稅法,咱家交納地稅糧一百零六石,義倉糧五十三石,另外咱鄉里今年新建社倉,咱們秦家按規矩納五十三石,另外三郎你又帶頭捐獻了三百石麥子,這幾項加起來,就是五百一十二石麥!」

秦家三原這五千多畝地,麥子最後入倉的有六千余石,現在再減去這五百來石,依然還剩下六千石出頭。

而粟谷也收了千余石,稻子還沒收,預計能收四千石左右。

算下來,今年三原縣的這五千來畝地,與佃戶分成後,再納完稅,都還能剩下萬石糧。

這個數字是極為驚人的,老王先前都還以為算錯了呢。

「咱家今年地肥足水飽,收成超了往年五成。」老王說這話時不免有幾分眉飛色舞的感覺,伺弄了一輩子庄稼的庄頭,地里多收三五斗都不知道要高興成啥樣了,何況是普遍漲收五成左右呢。

秦琅把賬本拿給承乾看,讓他仔細看看這些地的詳細畝產、佃租、地稅、義倉糧、社倉糧等等。

另外秦家這些地,有多少庄園奴隸自種,多少是佃戶租種,庄上養了多少牛馬,有多少戶佃戶。

甚至秦家三原庄子有多少座碾磨房,其中驢騾拉碾磨的有幾座,利用水渠的水碾磨房幾座,半年來為自家碾磨了多少糧食,又為百姓碾磨了多少,收了多少的加工費用等等。

承乾這段時間跟著秦琅身邊,表格、記賬、算盤等倒也都學的不錯,「交經你個任務,你把這上面的這些,全都歸納一下,做一個表格出來,要簡潔明了,所有數字再做成一個圖表,再與去年這些田地的產出等也做到圖表上,對比一下·······」

承乾瞧了瞧那么多項數字,不由的有些頭疼。

「先生,我可不可以找人幫忙?」

「自己做。」

「只有親自動手,才會印象深刻,秦家三原庄園和租地的這些數據,也是天下各地地主庄園和佃戶們的一個縮影,你若有空,也還可以找附近幾個村子,調查記錄下他們的自耕田地的收益和生產方式,做下對比,這樣便能更加心中有數,知曉農耕的情況了。」

承乾叫苦,「可這些也太多了。」

「我也沒要求你馬上弄出來,慢慢來,仔細些。」

承乾認命了。

他瞧了瞧那厚厚的賬本,「先生家庄子今年收益不錯。」

「這是規模化的效應,集約化生產的優勢之處,再一個,你也不要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這里可是白渠邊上,離鄭渠也不遠,另外還有清水河、漆水河等數條河流,這是關中最肥沃的田地之一,擁有最先進發達的水利條件,所以這里的田地畝產本就是關中平原之冠,而關中平原的畝產又遠超其它地方,堪稱大唐天下產量最高的田地,因此這上面的收獲數字,其實並不是整個大唐的平均畝產的。」

「還有肥料!」承乾倒是會舉一反三。

「先生在三原擁有許多個養殖場,雞鴨豬羊的糞肥,對豐收增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普通百姓難以有這么充足的肥料,產量也就無法達到這么高,這從先生家自己經營的庄園,產量比佃戶家的高就可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