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死要面子的魏征(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2319 字 2020-06-05

平康坊的商業是成功的,也是有目共睹的,秦琅一手策劃了這個長安北市商業區,如今也早從中賺的盆滿缽滿,而程咬金張亮等山東新貴們加入其中,也一樣沒少得利。

因此當秦琅要在西市南面,把延康、懷遠、崇化三坊進行商業改造,打通一片的計劃不經意的泄露出來後。

整個長安的貴族世家高官豪門巨賈們,幾乎是聞風而動。

許多人家上次錯過了平康坊的改造,沒能分到那杯羹,現在看著秦家等月月收租,年年進財,早就不知道後悔了多少次。

雖然說權貴名門愛惜羽毛,平時不言利,但他們不過是故做清高,嘴巴上不言利,但實際上哪家不做生意呢,買田置地,開鋪賣貨,放貸收息,甚至是人口買賣這些賺錢的玩意,都是不會放過的。

這些人的所謂君子不言利,只不過是不讓自己或子弟直接從事工商,但並不妨礙他們把錢財資本投入進去,以此牟利生息,然後享受帶來的奢侈生活。

過去的長安城,猶如一座巨大的軍事要塞,外城皇城宮城,層層隔離,外城一百零八坊,更是坊坊高牆,一座座坊門把守。

可平康坊商業區的成功,讓人看到了商業區和住宅區相結合,坊市和商街的組合魅力。

朝廷從平康坊一年能收到很多稅收,所以現在對於長安城內的這種商業坊區街市也持了肯定態度。

以往,長安城日暮關城,夜晚宵禁,禁止上街走動。

但是現在,宵禁政策正在一點點的松動,只要你能夠持有身份牌,那么並不會被金吾衛拘禁毆打,也不用去勞動改造。

不僅僅是平康坊這個新商業區興盛,現在長安一百零八坊,除掉三市外,其余的諸坊,也開始搞起了坊內商業。

雖然剛開始放開的也只是小打小鬧的一些早餐店啊雜貨鋪這些,但這些店鋪的放開,也讓長安的百姓們享受了許多便利。

過去買個針頭線腦的也去東西二市,離的遠的人可能得走個十來里路,甚至這東西二市一天也才開放半天,實在不便。

而現在,不但三市是全天候開放,甚至允許商人伙計們在店鋪內居住了。

各坊里,現在還開始搞起了一些行業聚集區,比如平康坊現在就是主打餐飲娛樂,而有的坊現在搞起了木器家具等,有的搞起了鐵器作坊等,有的搞起了鞋襪衣帽布匹等。

這種變化,為長安帶來了活力。

雖然朱雀大街等長安六街等主街,依然還是被坊牆隔離著,可在坊內,現在已經解除了商業之禁,開始熱鬧起來了。

在坊內,也不再有宵禁。

秦琅想要搞活經濟,也看中了城市工商業的前景,所以不僅是帶頭搞了平康坊商街,他也是帶頭推動其它坊區經濟盤活的鄰頭羊。

秦家早就在一開始,就在各坊都開起了雜貨鋪、早餐店、菜店、熟食店等,他還把這些店做成了連鎖店,統一的門頭,統一的招牌幌子,統一的貨架布局陳設,甚至是統一的價格等。

不得不說,這種經營模式很新鮮,帶來的也是極好的百姓口碑,如今生意興隆,這絲毫不比那些貴族豪強們買田置地,放貸抵押錢來的少,最重要的是這還是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秦家現在憑借著這些菜店熟食店早餐店等,成功的為自家的庄園、養殖場尋找到了健康的輸出渠道。

帶動的是自家庄園和養殖場的良性循環。

有心人其實早就看明白了秦家經營的核心。

許多人都羨慕著,妒忌著。

可惜他們錯過了最開始的這波優勢,雖然後續跟入,但已經沒了先機,別人做早餐也好,做雜貨也好,都很難再搶占秦家的份額。

平康坊的醉仙樓里,自從上次盧家在這里請客,結果被太子喧賓奪主,最後讓秦琅詩驚四座斬獲詩仙之名後,醉仙樓榮升為長安第一大酒樓。

醉仙樓需要提前預訂,而且接待的都是高端酒席等,一次不消費個萬錢以上,根本連大廳卡座都訂不上。

秦琅今天在這里主持西市南三坊拆遷改造工程的招商大會。

皇太子承乾今天居然也一起出席了,雖然沒有公然打出身份來,但戴著黑色襆頭穿著錦衣的太子,其實依然有許多人認出來。

招商會很簡單。

秦琅先是組建了一個商號,名字就叫建設商號,這個商號招了一百多個股東,大股東是東宮和秦琅,然後是程咬金張亮牛進達李靖等一群勛貴之家,各認購了股份。

這個商號,就是專門為這次改造三坊而建的。

商號建好後,出規劃設計,然後再分段承包出去。

比如前期的拆除改造分包給幾家,再然後如水渠暗溝的改造工程啊,綠化工程啊,房屋建設工程,內部裝飾工程,商街商鋪的承建等等,都是分包,這樣一來降低成本,二來提高效率。

畢竟秦琅可不打算這么點工程,建他個兩三年的。

魏征今天也是一襲便袍,坐在承乾旁邊,他一臉死人相,覺得跟這群商賈坐一起,都有失了他官員的身份。

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位宰相,倒是挺有興趣的瞧著這場面,還在那里悄聲議論呢。

「這種招商的方式倒是不錯,先評估資質,然後還要交保證金,最後出價低者中標工程,簽訂合同,墊資開工,按階段驗收後給付工程款,既緩解了資金壓力,還降低了成本開支,尤其是保證了工程質量,這個方法很好。」

房玄齡做為宰相,雖說不管工程,可朝廷每年進行的工程可不少,不管是修城築堤,還是鋪路建橋,一年下來,拔付資金巨大。

「我倒覺得這把一個工程分成多個小工程分包的做法很好。」杜如晦則指出這種小包做法,相比於把一個工程直接交給一家做,這樣層層分包,無疑能夠更加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