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忠誠必將得到獎賞(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60 字 2020-06-05

在雲南的大理洱海一帶,也有諸多部落聚居,同樣也分為生蠻和熟蠻,這些部落最大的為六詔。

其中的南詔後來得唐朝扶持統一其它諸部,最終成為雲南最大的勢力,甚至後來反唐,跟唐打了上百年的戰爭。

總的來說,此時的唐人,習慣把川西一帶的蠻夷稱為戎,把雲南一帶的稱為蠻,把貴州一帶的稱為夷,把兩廣一帶的稱為俚或僚。

反正都是蠻夷,只是分屬幾大不同的族群,內部又有無數的部落垌寨,各有大小首領等等。

許多大部落的首領,只要他們不稱王不立國不叛亂,那么朝廷就冊封他們官職,讓他們實際統治地方。

這些人都統稱為朝廷的羈縻州,稱臣納貢卻不繳稅賦,也不入戶籍,完全自治的地方。

因此朝廷如果給這些羈縻州蠻夷刺史們,授個世封名頭,其實沒半點什么實際變化。

他們有沒有世封刺史頭銜,其實都是一樣的世代相襲的,除非是被別的部落首領搶奪攻殺,或是自己內亂。

授封他們為世封刺史,其實也就跟周天子分封時,把一些偏遠之地的蠻夷頭領們,也授封個爵位是一樣的。

羈縻刺史跟世封刺史有啥區別?

真要說區別,其實羈縻刺史權力更大,真正的完全自治,而世封刺史卻權力受到不少限制,比如人口得入戶籍,田畝得入帳,甚至得按大唐律法行事,按制收稅,收的稅還得繳三分之一入國庫。

世封刺史每年冬得入京朝集拜見天子,而羈縻刺史,往往可能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才去一次長安,有的可能一輩子都未必去一次長安朝見天子,更不用納稅,送點土產朝貢就行了。

「陛下,若馮盎等蠻酋真想要世封刺史之名,朝廷還求之不得呢,世封了刺史之後,朝廷不也正好派長史、司馬過去嗎?甚至這些世封刺史的鄉民、侍衛家兵等,也都要嚴格編額限數的。」

秦琅覺得,那些蠻夷首領未必都願意跟馮盎一樣改世封刺史的。馮盎是個對形勢把握很敏感的人,但其它蠻夷首領們就未必了。

「跟馮盎說,也不用擔憂這擔心那的,只要他忠心耿耿,朕都會記在心里。長安也來過了,朕也拜見過了,就早點回返嶺南吧。」

「你跟馮盎一起回嶺南,帶上東宮旅賁南下替朕巡視嶺南,若是嶺南俚帥談殿之流,還敢繼續不服朝廷教化,砍下他的腦袋送回長安來給朕瞧瞧!」

馮智戴被皇帝留在長安。

李世民授馮智戴一個南衙十二衛中檢校右武衛大將軍之職,並且讓秦琅暗示馮盎,若是馮智戴表現好,那么皇帝到時候可以考慮選一位縣主賜婚給智戴。

這其實也是告訴馮盎,馮家這位年輕一代的俊傑,短時間是不可能回嶺南了,甚至可能得等馮盎死了,才會放馮智戴回嶺南繼承家業。

「你這趟南下,可以順便去瞧瞧朕劃給你的那塊武安州封地。」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刺史長孫順德,廣州大都督府長史、廣州刺史高士廉,安南大都護法長史、交州刺史李大亮,這次也將一同出京南下赴任。

「給你半年時間,代天南巡。」皇帝拍了拍女婿的手,「北伐在即,六路大軍都在磨刀霍霍,朕不希望這個時候嶺南還生亂子。若是誰敢不聽話,那么等朕滅了頡利,便要收過頭來狠狠收拾這些家伙。」

「承乾昨天過來求朕,說想跟你去嶺南,亂彈琴,嶺南那地方,瘴癘橫行,承乾這么年輕豈可輕易涉險?」

「陛下,這絕非臣的主意啊,事實上臣對此一無所知,臣也堅決反對太子隨臣南下的。」

李世民嘆了聲氣,「承乾自從跟你一起讀書後,可是越來越膽大了些,可終究只是十一歲的孩子。」

「臣明白,臣回頭就去勸說殿下,讓他安心在京讀書、學習政務,習練武藝。」

「嗯,關於世封之事,現在朝中阻力很大,朕希望你這次南巡,可以考慮一下順便派人去封地經營一下,若是你這首封之地進行順利,也能成為個榜樣。」

皇帝對世封刺史一事,依然還是念念不忘。

「臣明白,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