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56 字 2020-06-05

「說了,說破蠻三千余,斬首三百,俘虜千余,難道都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我秦琅難道還會虛報軍功不成,首級數和俘虜數那是一個也沒有虛報,所有斬首和俘虜里,全都是真正叛亂的山蠻,絕沒有一個良民冒充的。」

斬首後雖被燒了,但他們還是留下了許多破爛武器等,另外那千多俘虜卻也都還是在那的,更別說解救出來的數千百姓了。

之前被俘的湘源和臨源兩縣縣令、縣丞等官吏,此刻也被秦琅委任為暫時組織管理解救的百姓,他們也親自參與了清點戰績等的。

李大亮松了口氣,看嚴關這里倒是挺輕松的,得知秦琅以幾乎零傷亡拿下嚴關,很是振奮。

「現在已經偵知,在距此數十里的秦城,聚集著約兩萬蠻子,立了三處大營,王城、土城和河口堡三處駐扎,聚集了這五百里山區數以百計的寨子山蠻。」

「不是說有萬余,怎么又有兩萬余了?」李大亮驚呼。

秦琅告訴他,兩萬數只多不少,不過那些蠻子雖眾,倒不足為慮,一群烏合之眾而已,雖然現在占據險要,可他們無組織無紀律,根本成不了氣候。

秦琅真正擔心的還是桂州那邊,現在消息堵塞,也根本還不知道桂林的情況,更不知道那邊是敵是友。

「其實對於這些山蠻來說,人越多,他們越干不成事,若只是一村一寨,這些蠻子們多以家族血緣關系組織,組織還算嚴密,行動有序,搞點小襲擊、搶劫什么的,還比較防不勝防。可一旦超過一個寨子的行動,甚至是如現在這樣超過百個寨子的超大行動,這是蠻子們一兩百年才可能有一次的。」

「這樣的大行動,蠻子里根本沒有足夠資歷威望的人號令諸部,甚至本身這些蠻子也有許多世仇敵家,現在這樣拼湊一起,雜亂無序,難以號令,既失隱秘性,又沒組織性,目標大,動作緩,我們要對付他們容易的很。」

他們第一波突襲過後,剩下的已經再無半點優勢了。

秦琅判定他們只是被人煽動起來的炮灰而已,現在秦琅比較關心的是究竟是誰在幕後煽動了這些人叛亂,目的何在?

是僅只是想制造點混亂呢,還是說沖著他這個宣撫使來的。

「對於那些蠻子來說,人過一萬,那就是無邊無際,他們絕大多數人甚至腦子里根本沒有一萬這樣的概念,只知道多,卻根本組織調動不了這么多人馬。現在這么多人擠在秦城,雖說先前也搶了幾個縣,但這根本支撐不了他們多久!」

李大亮看著簡陋至極的嚴關,跟中原的雁門關、潼關、軍都關等雄關相比,這簡陋的跟個村子似的,被山蠻們洗劫過一次後,現在更是只剩下點石頭樹木了。

「衛公,咱們現在七八千人馬聚集在這,人吃馬嚼,消耗也很巨大啊。」

秦琅南下,自己帶了五千多人,從長安出來時,每人攜帶了一些干糧,然後一路走,一路沿途采買補給,倒也是不愁吃喝。

可現在,情況又不一樣了。

湘源和臨源兩城都被洗劫一空,現在秦琅要想補給,只能從遙遠的永州城,甚至是得從衡陽城運補給來,但距離已經有二三百里遠了。

現在秦琅不但得管自己帶來的那五千多人,還得管嚴關救下的這三千多永桂兩州的百姓呢。

「還有一千多蠻俘呢!」

「別急,再等等。」

「等什么?」李大亮不解。

秦琅笑笑,告訴這位將近知天命之年的交州刺史,「山蠻在秦城有兩萬余人,可謂是人多勢眾,雖說嚴關敗了一陣,但我相信逃回去的蠻子絕不會承認是因為我們厲害,只會說是被偷襲了。所以我認為,秦城的蠻子們極可能會來奪回嚴關,所以我們在這守株待兔就好,等打完這一仗,蠻子們真正知曉了我們的厲害後,便極有可能會跑路了,那時我們就可以聯系上桂林,知道那邊是個什么情況了。」

「至於說糧食,我已經派人去衡陽要糧了,另外我們自己攜帶的干糧,還能撐起碼半個月的。」

秦琅從長安帶著的干糧基本上沒動過,肉松、炒米,甚至是蝗蟲粉青麥粉等這些都是易攜帶又好保存的干糧,不用擔心壞掉,還不占什么空間。

之前沿途采購食用,現在還有點從衡陽和永州時采買的糧食呢,等吃完了,再吃這干糧也還能撐半個月之久的。

有這半個月時間,就算從衡陽運糧來,也能補給上一些了。

更何況,秦琅認為蠻人根本撐不了半個月,他們比自己更缺糧。

······

桂州,桂林城。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城外,道邊立著一排新栽的木樁,每個尖樁上插了一顆頭顱,就在那烈日下暴曬、腐爛,散發著陣陣惡臭。

無數的蒼蠅在那嗡嗡作響,令人惡心。

桂林城頭上,桂州司馬曹武征坐地城門樓里喝茶,如鷹般的目光盯著城外尖樁上的那些個山蠻腦袋。

「想不到這個秦琅還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名不虛傳啊,來的這么快,動作這么猛,我本以為他還有十天半月才能到呢。」

跟隨在曹武征旁邊的幾個校尉坐在旁邊,身上頂著鐵札甲。這幾個校尉個個彪悍凶狠,「那些山蠻太無用了,都這般指點他們了,讓他們占了天險嚴關,扎營秦城,可是三千山蠻居然守不住嚴關,一夜功夫就沒了。」

另一個滿臉橫肉的校尉也道,「想當年我們隨李公守桂林,率三千青壯拒四方之敵,八百人分守嚴關,數年間屢次擊敗蕭銑和林士弘的數萬進犯兵馬。」

曹武征搖了搖頭,「好漢不提當年勇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