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納頭便拜(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2185 字 2021-04-19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俗人最新章節!

久違的唐船終於再次出現。

甚至比以往還要多的多,白帆點點如雲。

一條條巨大的寶船劈波斬浪而來。

「戰艦!」

「北洋水師。」

建安渤海灣,大清河口,這里因建安貿易而興,沿海依河口建起一溜碼頭,遍地倉庫,在不遠處則是連綿幾里的窩棚,這些都是碼頭上做苦力的力夫們居住之地,建安貿易和走私的興盛,也造就了這個碼頭的繁榮,還有無數的碼頭力夫,甚至許多在碼頭討生活的人,賣茶飲湯飯的,做牙行中介的,也有做那皮肉生意等等的。

這些天因為唐船不來,這里倒是冷清了許多。

靠著碼頭吃飯的那些貧民力夫們頓時失去生活來源,許多人只能夜盼日盼著唐船再來,一邊苦盼一邊也地里挖點野菜,或是下海下河捕撈點魚蝦之類的。

當海船東來,碼頭上是一片歡呼聲。

可緊接著,歡呼聲里夾雜了些驚惶不安。

戰艦。

打頭出現的居然是唐北洋水師的戰艦,渤海灣早就如同北洋水師的內港一樣,自由出入,不受半點限制,高句麗人也早放棄了對海上的想法。

近海的漁船,或是跑海的商船,也從不敢招惹北洋水師半點。

甚至所有高句麗的船,不論是漁船還是商船,只要下海,都要提前向水師報備,每年先要從水師申請到一面北洋水師頒給的旗幟,拿到捕魚或是經商許可執照之後,才能下海。

否則北洋水師可隨時隨意攻擊,且不負任何後果。

當然,若是走私船,還得繳納更高額的費用。

總之,平時北洋水師的船也經常會在建安海邊出現,甚至有時還會到這里來巡視補給下什么的,大家見慣不慣。

可問題是,平時來的都是那種輕便的巡邏艇。

大戰艦是不會靠近建安的。

而眼下放眼望去,遮天蔽海出現的全是大戰艦。

福船、寶船。

看著這些三桅甚至是四桅的巨大戰艦緩緩逼近,碼頭上的人終於慌了。

有人想起之前烽煙,想起唐軍進攻懷遠。

「唐人來攻城了!」

有人扯開嗓子大喊,如喪考妣。

所有人開始四散而逃。

窩棚區的那些貧民們開始呼兒喚女,攜老扶幼的往建安城里跑。

秦琅站在甲板上,看著那混亂的場景。

不需要他指揮調度,由三大艦隊組成的混合艦隊迅速搶灘登陸,其實都不用搶灘,碼頭現成的,可以依靠大船。

各艦有序靠港停泊。

輕騎兵牽著馬上岸,迅速整隊。

大軍魚貫而下。

沒有一個高句麗兵來攔截。

只聽到碼頭附近的一座寺廟里鍾聲大作,似是警報。

當第二批船開始靠岸的時候,最先上岸的一個團二百輕騎已經開始騎上馬飛馳往建安城而去。

一個時辰之後。

已經有超過一萬人登岸,並占據了建安河口碼頭。

半日後。

秦琅隨軍來到來到了二十里外的建安土城前,此城占地極廣,建於建安山城西南的平原上,十年前這里還只是一片簡陋的村庄,因為這些年貿易之興,又無戰事,這里倒是發展迅速,遠超後面山上的軍城,聚焦了數萬戶人口,城中有無數商鋪作坊人口。

不過城防簡陋,僅有一個周長十五里的夯土城牆,城牆前有一條壕溝,毫無險固。

事實上,高句麗占據遼東數百年,早就研究出了一套對付中原王朝討伐的防御之法,就是依山沿河築立山城,或立於山上,或圍山谷為城,這種山城占據險要,控制道路,雖為險要易守難攻,卻相對較小。

主要駐軍藏兵儲糧,而在這些山城旁邊,一般都於平原或河谷等平坦之地,再建一座容納百姓的城池。

一旦中原來攻,他們便把兵力和物資收縮在軍城之中,據險而守,直到敵軍撤退。

幾百年來,這種策略還是比較管用的,畢竟中原勞師遠征遼東,本就路途遙遠,再加上糧草補給不便,又遼東寒冷,一旦進攻都只有幾個月時間,一旦攻不下就得撤退,否則遼東的冬天會讓進攻者沒有糧草補給,也無地避寒。

高句麗人只要在山城里撐上幾個月就行了。

說不定等敵人無奈撤退時,他們還能再尾隨在後伺機咬上幾口。

故此一直以來,都是軍城和民城相依相輔,一山城一平地城,山城小卻險,平地城大卻無防。

唐軍前鋒早就圍了建安土城,也沒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如高句麗人一直做的那樣,他們根本沒有防守這座平地城的意思。

一聞警報,只派出了些斥候遠遠盯著唐軍,然後便開始組織平城的百姓撤退到山城去,只是時間倉促,而這些年平地城也發展迅速,有太多人口物資,沒法及時轉移。

唐軍輕騎又迅速到來,在唐軍一輪沖鋒過後,高句麗軍便干脆放棄平城一切人口物資走了。

「大約有一半人跑出城去了,現在城里還有約一半人堵在里面。」

雖然城門緊閉,吊橋拉起,但明顯並沒有什么守衛。

牛進達請戰。

秦琅對老牛說,「派人去喊話招降吧,我看他們也沒有抵抗之意。」

老牛點頭,「我在這建安城其實也還安排了不少棋子的,不過看樣子倒也用不上。關鍵還是後面的建安山城,包了一座山谷,周長十里,城中還有城,不好打。」

秦琅神秘的一笑,「那也未必。」

「三郎難道也還有安排?」

「拭目以待吧。」

果然,當老牛派出一位校尉,領著幾個以前常跑建安的海商到城下喊話後,城里猶豫會,還是吊下幾個筐子拉他們上去了。

又等了不到半個時辰。

南門緩緩打開,大唐魏國公秦相公的名頭還是很好用的,他的那封親筆招降書,城中的那些高句麗各大家族最終決定不抵抗。

實在是抵抗也有心無力,人家秦琅說親率十萬虎賁前來,而他們有什么?建安城主高文信根本要守也只會守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