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聖人之憂(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548 字 2021-05-20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俗人最新章節!

皇帝數年不上朝不問政事,但不表示皇帝就已經不能掌控朝政了。李世民只是自知身體狀況不好,有意放手讓太子多加歷練,只要不出大問題,他便在旁邊看著就好。

朝廷中書省的六位中書舍人掌管侍奉進奏,參議表章,全國各地和朝中官員上呈的表章文書是先上六部二十四司,然後按類總匯尚書省,再經門下省轉中書省。

中書省內部針對尚書省六部,分署制敕,以六中書舍人分押尚書六司。

由六位中書舍人負責草閱,然後還要提出相應的意見再交給皇帝,謂五花判事。同時皇帝的詔令,也是交由中書舍人負責起草。

皇帝雖不上朝,但中書省這邊,中書舍人們每次都要把官員上呈的奏章一式兩份,一文呈監國太子,一份呈送皇帝這邊。

李世民基本上不會批復,除非重大事件。但所有奏章都有一份呈報,所以皇帝對朝中動向也是了如指掌。

更別說,皇帝在正式的奏事制度之外,他曾經借鑒了秦家的密折制度,授給一些官員秘密奏事制度。

大唐正式的官員奏事制度,按奏事的內容等不同,分為八種。在秦以前,統稱上書,秦統一天下後,改為奏事。到了漢代,又細分出了章、奏、表、議,比如說出師表啊、陳情表啊這些就是表,章以謝恩,表以陳情,奏以按劾,議以異議。

而到了唐代,官員奏書又細分到了八類。分條陳說的奏章叫疏和狀,把機密奏章稱封事,非表非狀的奏章稱為膀子,臣子上書六種基本體裁,奏抄、奏彈、露布、議、表、狀。

奏抄、奏彈和露布三種,需先交門下省給事中駁中,侍中審定,經審核認可然後報送皇帝畫可批准。

議、表、狀三種門下省不須審核,而是交由中書省,先由中書舍人先審閱並做草擬初步意見,再上呈皇帝批閱,重要事務,還要經御前會議或轉發給政事堂宰相會議討論,再經皇帝審批畫可。

可以說,奏章雖然有多種形式,但奏章內容正是朝廷決策的重要依據。

李世民不問政事,但還一直要求把所有奏章都抄錄一份給他,就可看出他實際還是一直在掌控著信息的。

更何況,皇帝除了這些公開的奏章之外,他如今還給了上千官員密奏之權。一般的奏章都是公開的,且議表狀等都是較嚴格的格式,還有嚴格的呈奏制度,但皇帝給許多官員以密折之權,就完全打破了這種嚴密的規矩。

朝野內外,上到某位尚書、侍郎,再到大將軍、中郎將,外到哪位刺史、都督,又或是折沖校尉、州參軍事,甚至是某位守捉使、市舶使等,總共有一千多名官員獲得了李世民授予的這種資格,而且是不公開的。

他們隨時可以上奏給皇帝,奏章無須經中書舍人或給事中,便可直達翰林院,由他們轉呈皇帝面前,且由皇帝本人親啟並回復。

當然,在這種密折之外,其實朝廷本身也還有一個密奏制度,稱為封事,密奏陰陽,皂囊封板,故曰封事,這是漢代開始就有的,官員們遇有秘密事項要陳奏,為防泄露消息,奏章要封口,以黑綢口袋,貼上雙重封條呈進。

不過這種封事,雖說每個官員都能上陳,但也還是要經過中書或門下兩省的,與能夠直接呈遞皇帝並得到皇帝回復的密折還是有很大區別。

再加上直接為皇帝刺探天下消息,秘密監視的鎮撫司、殿前司和百騎司這三司,皇帝的耳目可以說是遍及天下,消息十分靈通,沒有什么事情是能夠隱瞞的了皇帝的。

在信息掌握這塊,李世民遠遠超過太子,更別說朝中的宰相大臣們。

他們知道的李世民知道,他們不知道的李世民也知道。

崔仁師上封事密奏秦琅謀反種種行為,李世民其實早知道了。

真當他的情報三司是吃干飯的,還是他在嶺南授予密折之權的官員都跟秦琅穿一條褲子了,還是說整個嶺南的官員們也都被秦琅收買了,明的奏本和暗的封事就沒一個人報告秦琅的行為?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但皇帝一直沒有管,對於屢屢密奏打小報告的那些官員,皇帝的批復也都是朕知道了,卿辦事辛苦等等。

大唐立國數十年,發展到如今,有一套相當嚴謹的制度,有如精密的儀器,誰想輕易的鑽空子,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