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石龍(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36 字 2021-05-24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俗人最新章節!

「今天芒種了。」

秦俊一早便過來請安問早,恭敬的問安後便例行的去翻歷書。

歷書厚厚一本但不算大,每頁也就巴掌大,采用的是雕版單頁印刷,背後空白。

過一天撕一張,上面不僅有年月日還有二十四節氣、吉凶宜忌、干支等許多內容。

秦琅喝著長子為他沖好的蛋茶,笑道,「芒種、忙種,五月節氣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也。」

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而晚稻、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

春爭日,夏爭時,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就是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這是農民一年最忙碌的季節,也是百姓最有奔頭的季節。

「今天星期五,小吉,財神正北、福神正南、喜神東北、貴神正北;吉時在丙寅、丁卯、庚午、辛末、癸西·····」秦俊撕下這張皇歷,跟父親說著。

歷法乃是皇權的象征,必須由欽天監提前做好次年的歷書,然後奏請皇帝批復後,於當年底向全國各地衙門頒行。

所謂奉正朔,就是必須使用朝廷皇歷。

大唐開國之初,沿用隋朝大業歷,然後又頒行了自己的戊戌元歷,開創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在民用歷中采用定朔法的歷書,不過這個歷法容易出現連大月或連小月的情況,比如在貞觀十九年會連續出現四個大月的情況,於是後來又以太史局的李淳風帶頭制作了貞觀歷。

在原來定朔法的基礎上再獨創了進朔法,以解決容易連續出現大小月不符合日常習慣的漏洞。

貞觀以來朝廷國力大增,對於天文歷法這塊也增加了大筆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在李淳風掌管太史局之後,朝廷甚至在其原來的太史局官學生中增加了數十倍的名額,這些天文歷法的官學生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太史局的業務能力。

古人也早發現地球圍著太陽圍一轉約三百六十五天多一點,而月亮從新月(朔)到滿月(望)再到月末(晦)差不多是二十九天半多點,所以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差不多三十天就是這么來的。

然後各朝歷法中,對於如何更精確的掌握這個數字,卻並不容易。精准了年,往往月又不精准,所以會有閏年和閏月以及大小月的出現,就是為了保證更精准,不會出現誤差越來越大的情況。

比如說歷法中有陰歷和陽歷還有星辰歷。

陰歷就是月亮歷,以月亮的規律周期來制訂的,定朔法、平朔法這些都是根據月亮來計算的,雖然說這能最大程度保證月的精准度,但卻沒考慮地球與太陽的運轉規律,不能反映季節的轉換,影響指導農事。

所以古人又研究出干支星辰歷,以立春至下一立春為一歲,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月兩節氣,沒有閏月。

這兩種歷法各有所長,月歷沒法反映季節農時,而星辰歷又沒有月歷對月份的精准。

所以在近年,太史局耗費了許多精力,在陰歷的基礎上又融合了陽歷,形成陰陽合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干支歷的二十四節氣的成份,再參考太陽回歸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這種新歷法與陽歷每年固定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不同的是,陰陽年相比陽歷年在天數上會相差一二十天,所以加入了閏法。通過精密的計算,協調回歸年和朔望月之間的天數,如十九年七閏法。十九年加上七個閏年,形成一個理想循環。

新的歷法依然叫貞觀歷,只是加了個皇字,全稱大唐貞觀皇歷。

因為這種新歷法更加精准,尤其是對於百姓指導農時這塊非常精准,所以大家也習慣稱之為農歷。

每年由太史局前一年制好次年的歷書,分為十二冊,每月一冊,進奏皇帝,年底由皇帝審閱後頒行各地。

為了能夠讓歷書更好的傳播,並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在秦琅等一些官員的建議下,朝廷允許民間刊印,具體流程就是先向朝廷申請,然後獲得一份太史局蓋章的母版,據此或抄寫或雕版印刷,然後售賣流通。

每本售賣的皇歷,還都要經過太史局的審核和蓋章,這樣既能保證不會出現印刷的錯誤,也保證了朝廷合理收取版稅。

而各家為了爭奪市場,在保證太史局皇歷上內容的一致外,也還會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東西來吸引客戶。

太史局的母版一般很干凈,上面有年月日、節氣、吉凶,並引入了星期制度,干支等。

而各家歷書商,則會在上面再增加一些諸如千字文、三字經或是詩詞、對聯、謝貼,乃至於民間偏方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