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重稅、走私(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528 字 2021-06-05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俗人最新章節!

這種可怕的賺錢速度,是非常驚人的。

而倭國大和朝廷因為冶煉加工和鑄幣技術的不行,自己造不但不會賺錢還會虧本,所以秦家毫不客氣的又賺倭國一筆錢,跟他們達成的鑄幣協議里,每交給倭國一千錢,倭國要交十錢的鑄幣費。

千分之十看似不多,但三十萬貫也有三千貫了,這筆錢可是純白撿。

「你見到蘇我氏了沒,有沒有談成在那邊開設錢庄的協議?」

秦祿有些不好意思的搖頭,「他們拒絕了,不肯讓我們在倭國開設錢庄,也不許我們的票號在那邊流通。」

「無妨,慢慢來。」

羅馬用金幣,波斯用銀幣,而古代中國一直使用銅錢,各國的貨幣與本國的制度息息相關,當然也更與資源相關。

「倭國近來把稅征的很重,導致走私嚴重,幾乎各地豪族都參與走私,甚至沿海的一些豪強還組織起海賊,一邊走私一邊也打劫。」秦祿告訴秦琅,倭國對大唐進口來的茶葉,每一百斤價值二十貫的綠茶,卻要征收五十貫錢的稅。

如此高昂的稅,導致倭國商人都不堪重負,紛紛走私偷渡。

大唐的茶葉雖也有專賣制度,茶葉跟鹽糖酒等一樣,比一般的貨物要加征一筆專稅,甚至有的還是專收專賣。

茶葉自茶農處采摘加工,茶商收購,如食鹽一樣,要有鹽引方能買茶,引就是納稅憑證。

茶農在官府注冊登記,商人販茶,先向官府納錢,然後領茶引,茶引相當於提貨單和完稅證明,每一引相當於多少斤茶葉,與鹽引基本相當。

茶葉的稅是十之五。

比鹽稅低,因為鹽稅是直接在鹽價上加十倍,十文的鹽,加一百文的稅,賣一百一。而大唐的茶稅從最初的百分之五,再到百分之十,再到十五,百分之三十三,到如今的十之五,不斷上漲的茶稅,透露著茶稅的重要性。

如今全國茶葉高峰產量五千萬斤每年,根據不同的茶,按價加征十之五的稅,一年的茶稅總共達到千萬貫之多,雖然遠比幾千萬貫一年的鹽稅相差很遠,但茶稅這玩意以前可是沒有的。

可就算十之五的茶稅,也比不過倭國一擔茶稅五十貫之狠,因為一般的外銷茶,一旦大約也就是二十貫錢左右,這五十貫的稅,相當於是征了百分之二百五,是大唐茶稅的五倍。

那些倭國商人當然不願意了,只能鋌而走險的走私。

「倭國本地銅價每斤一百零六,而出口是一百一十二文。」

這個價格不能說便宜,但也不貴,畢竟大唐原來的銅料很貴,唐初所鑄開元通寶,號稱幾百年來的好錢,但也是青銅錢,銅鉛錫合金,其中銅含量是百分之六十八,鉛錫各十五多點,這錢鑄出來其實並不是黃澄澄的,而是有點青中泛白的。

一貫開元通寶總重量是六斤八兩,每個重一錢,所以實際用銅量是四斤三兩左右,而這個重量,其實剛好是唐之前隋朝的五銖肉好的一貫重量。

唐一貫錢里用的銅,就是隋五銖錢的總重量了,當然得叫超級好錢。

而唐朝武德朝時鑄一貫開元通寶,不論工費,僅料錢是七百五十錢,實際上一斤銅料價格是一百六十文左右。

但是,如果拿銅制銅器,一斤起碼值六百余,所以之前朝廷為了保證鑄錢的銅料,對銅是百般限制。

倭國一斤銅出口價才一百一十二,這比唐國內銅價還便宜了每斤四十八文,甚至實際市場價國內還更高。

不過相比起絲綢啊、瓷器、茶糖等的利潤,還是相差很大的,不過因為去倭國的商船返航時也沒有什么太好的商貨可帶,於是也只能帶銅銀等。

「近來水師在海上巡邏的厲害。」

大唐對銅十分稀缺,所以倭銅還是很受歡迎的,可因為銅這玩意的稀缺性,尤其是國內朝廷刻意的限制了銅料的市場價格,固定在了一斤一百六上面,偏偏如果鑄器卻能有數倍之利。

所以現在許多海商從倭國弄來銅後,都不願意把銅運回國內,因為在大唐銅料屬於受限制的商貨,朝廷規定,銅料進口,只能賣給朝廷官倉。

價格就是一百六一斤,還得看下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