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呂宋十三太保(2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699 字 2021-07-08

只不過這兩套班子雖然也算編制齊全,但官吏都是朝廷經制官吏,就算朝廷許呂宋自置屬吏,可這些官吏也本來各有差事,並不符名秦琅需要的做為機要秘書代批朱紅的需要。

所以國官班子和府官班子仍然還在,只不過這就屬於沒多大實權的班子。

核心的票擬和批紅之權,秦琅分別交給了內閣和宣徽院,以更專注處理而不受其它影響。

「授秦用為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

「授秦俊為侍衛親軍司馬軍都虞侯!」

「授秦勇為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

「授秦存孝為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侯!」

······

秦琅最先宣布的是四衙管軍十三將的名單,原來是侍衛親軍馬步司、侍衛親軍水軍司以及衙內司三衙,這次秦琅把馬步軍司拆分為二,於是便形成馬軍司、步軍司、水軍司和衙內司四衙。

每衙以都指揮使為主帥,以都虞侯為副帥。

再加上上六都編為左右兩廂,各置都指揮使和都虞侯,然後再加上衙內諸班直一位都虞候,衙內諸班直只設都虞侯而不設都指揮使,因為諸班直為大都督直屬親領。

因此實際是四衙十三管軍。

這十三位將領,就是如今呂宋軍方最高將領。

以四衙分統呂宋諸軍,呂宋軍隊又劃分各軍鎮,以防御使分統。

因為呂宋如今也沒大的軍事威脅,所以呂宋雖編了不少軍隊,但僅有部份是常備軍,如衙內諸班直和上六都,這些屬於常備軍,且是特種編制,是加強編。

每軍鎮也設有滿編的甲等旅,軍官、士兵都是滿編,但非常備,平時只部份在營或值守。乙等旅則是只有半編,同樣平時只部份在營。

丙等旅則屬於架子部隊,就是只有番號、軍官、士官,卻沒有士兵。只要當緊急動員時,才開始征召補充部隊。

至於丁級旅,屬於預備旅,僅有番號,軍官士官士兵都沒有,一般是把各地的團練武裝編到名下,有一套戰爭動員預案機制,一旦需要動員丁級旅時,就把相應的團練鄉兵動員武裝,充實進去,做為預備補充隊伍。

呂宋軍隊編了挺多。

四衙諸軍,然後下面是軍鎮的各旅,平時則是以營為單位駐扎各地,營下是團、都、隊。

軍旅番號多,但大多數分封騎士家臣和他們的騎兵、步兵雖然編在諸軍旅,但只是輪番當差而已。這樣做,比較節省軍費開支,又能保證擁有不錯的戰斗力,還有迅速擴編的能力。

平時也並不會過於影響受封騎士們以及點選的武士等的生產生活。

呂宋的兵,依然屬於一般人想當都當不到,當上了就有機會改變命運跨越階層的,屬於呂宋比較受人尊重的階層,令普通百姓向往的,好處很多,地位也高。

四衙十三位管軍,負責統領部隊,但兵籍兵符調令都掌握在兵曹手中,武官遷轉等則在吏曹手中,物資軍械等則在戶曹、工曹之手。

選將權在大都督手里,相對還是比較平衡的,並不用擔心武將士兵們控制不住。

封臣騎士們雖然有自己的武裝,但數量等都是受都督府嚴格限制的,本質上這些騎士也就是相當於中原的大唐府兵而已。

秦用、秦勇、秦俊、秦存孝等十三位將領,一個個上前聽封受封,這十三員管軍大將,基本上都是秦家人,秦琅的義兄,自己的義子還有親兒子們。

但卻也基本上都是統兵打仗檢驗過的。

秦琅接著授封內閣學士,一共授封了六人,又授封六位內閣舍人。第一屆內閣,授了老黃、張超等幾個心腹。

宣徽院使從秦家的高級管事中選了六人,都是經驗豐富的老人。

接下來六曹參軍事的任命也很順利,挑選的都是在呂宋已經任職幾年的人,辦事能力不錯。

最後騎士院倒也簡單,每個受封的秦家呂宋騎士們,都獲得了騎士院成員的頭銜,然後再從中選出六科、都察科等幾個科的常任成員。

秦用和秦勇等人因為已經擔任了四衙管軍之職,可以被尊稱一聲騎帥、步帥,因此不再擔任呂宋的刺史等文職。

魏昶七十歲了,本來秦琅還想請他在內閣任職,不過他推辭了,說七十致仕,如此年紀就安心在呂宋養老好了。

最後只接受了秦琅授他的騎士院成員頭銜,也沒在各科任事,安心的准備節後回秦琅劃給他的外島領地上瞧瞧,要開始組織人去百濟買奴隸,去廣州、太平等運來耕牛工具等開墾荒地建立庄園,還要按領地大小訓練武裝相應數量的騎兵步兵,隨時為秦家效力。

看著這一個個被請到上前賜坐的內閣學士、四衙管軍、宣徽院使、六曹參軍事,騎士院六科給事中、都察僉事們,都還十分的年輕,基本上都是三四十歲年紀,五六十的沒幾個。

這無疑是充滿活力的一個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