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待詔(1 / 2)

貞觀俗人 木子藍色 1579 字 2022-07-30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俗人最新章節!

六位待詔很快便都奉敕,自北門入宮。

年輕的天子李昊對幾位北門學士很客氣,讓內侍給他們賜坐奉茶,紫宸殿中也無外人,六人也是時常出入宮中,倒也早已適應。

聽完楊思勖代天子說起秦孝忠今日廷議時提議設行省制一事後,六人都馬上思考起來。

幾人本職都不高,劉禕之和元萬頃都是五品職官,但本階仍是六品,其余四人職事是六品,本職更才七品,高職低階,越發顯出這幾位北門學士的處境。

「臣以為,在邊遠地區改道設行省,最大的變化便是行省地方權力提升,按秦相所提,行省雖為政事堂派出機構,但卻與國初的行台不同,是要常設的,所以並不是從中書門下抽調人手到地方短期臨時統領軍政事務,而是常設長期管理一道,行高官官長駐,並將對原道之四司有統領之權。」

「如西昌、三江等這些邊遠之地,若是於道之四司上設這么一個行省衙門,有一位主官總領一道事務,確實有助於提升如今地方上的效率,這方面可以從邊疆由大都督府改設節度藩鎮後的變化看出來的。」

皇帝聽出話中之意,「說說缺點。」

「大家,這行省聽起來像是中央派出機構,實際上他就是一個更高級的地方機構。」劉禕之直言。

李昊細細品味其中的意思。

中央派出機構、地方高級機構,重點無疑就是中央和地方這兩個詞了。

「繼續!」

「這行省相比之於道,管轄區域沒變,但權力大增,原先是四司分管,互不統屬,相互監督,而如今卻是要一官總領,職權大、地位高。」

從秦漢到隋唐,之前為何一直是朝廷中央、地方郡縣,或是中央、州縣這么三級制?

漢朝雖然在郡上設了州,但這個州是監察州,不是實際上的一級行政區劃。後來在南北朝時,州郡濫設,這個時候的州和郡的關系很混亂,既有平行也是統屬。

隋朝統一全國後,當時全國州數量三百多個,郡五百多個,縣一千多個,十分混亂,所以最後楊堅是罷撤全國的郡,並把三百多個州裁並為一百九十多個,縣裁撤到一千個多點,實行中央、州縣這么個體系。

這時的州,跟漢朝的州是不同的,這時的州本質上其實就是郡,只是換了個名而已,仍然是二級行政區劃。

楊廣繼位後曾經廢州設郡,但本質上也依然還是二級制度。

之後設立的臨時性的行台,也沒改變這個基本制度,唐朝也是如此。

直到貞觀後,不僅在州上設道,把全國劃為十道,然後又析分、增加,變成十幾道、二十幾道,到如今的三十多道。

之後又正式設立了道級的四司,這才算是正式建立了道州縣三級地方行政區劃。

不過道一級,一直不完全,原因就是道地域廣,如果設立長官統領一道之軍政財稅司法等,那權力就太大了。

比如說關中道、河南道,就算從其中再劃出京畿、都畿兩道來,那也仍然體量量大,中原腹心的一個州,往往比邊疆一個道的人口還多,要是把整個最核心的中原地區,劃分成關中、河南、河北、河東、淮南這么幾道,那可就是很危險的。

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博弈,千百年來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但一直以來,中央都死抓著不肯放權,寧肯直接管轄著三四百個州,也不肯再增加一級常設區劃,就是因為權力之爭,怕被地方架空。

就比如在貞觀以前,地方上的稅賦都是要先上繳國庫,然後再中央劃拔一些到地方,是在貞觀新政後,才改成地方稅賦可先將三分之一留州,這才讓地方政府手里有了錢,可以自己規劃發展,而不是處處要等朝廷批准和拔錢。

行政、財政、軍事、司法、監察等各塊,朝廷都是把權力把的死死的,而以唐以前的社會辦事效率,權力下放,確實也會架空中央。

李昊聽的面色越來越難看。

「武安郡王想架空朝廷中央嗎?」

劉禕之趕緊道,「臣看倒也未必,畢竟秦相公提議設行省的並非中原核心區,而是邊遠落後地區,比如西南、嶺南、西北諸地等,那些地方本就偏遠落後,距離中樞也遠,信息溝通不便,面臨的形勢也復雜,需要事權更加集中一些。」

范履冰在一邊道,「可就怕現在以邊遠之地先設行省,開了這先例後,以後慢慢的就往中原內地增設了,到時今年把江西納入,明年把山南納入,後年要把廣東納入······」

另一位也道,「節度使設立之初也僅十鎮,現在已經是十三鎮了。」

「但是在內地取消了都督府制度後,邊遠地區確實不如從前管控嚴密,這些年,邊地蠻夷屢屢做亂,就是因為裁撤掉了都督府後,道一級的四司衙門,事權不一,互不統屬,導致出問題。之前連交州城都被叛亂蠻夷里應外合攻破,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南中地區也屢起叛亂,更別提先前青昌藏高原的大叛亂。

而在有節度使設立的邊地諸地,情況反而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