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二章 政治需要恃強凌弱(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我的書記人生最新章節!

方應物第一個名帖低調,只寫了自己身份;第二個名帖張揚,幾乎把自己背景關系都寫進去了,可謂張揚的不能再張揚。

一前一後呈進去,合起來就是前恭後倨,這便是方應物的兩手准備。如果在最開始就拿出第二個名帖呈進去,那就顯得過於驕狂,有以勢迫人的味道。但先有了第一個名帖被拒為鋪墊,那第二個名帖就顯得不那么張狂了。

新任延綏鎮巡撫姓楊名浩,山東濟寧人,原河南左布政使。這次他由從二品布政使升為三品右副都御使、巡撫延綏鎮、贊理軍務,可謂是仕途得意。

或許有外行人不明白,從二品布政使變成了三品巡撫,為什么還叫仕途得意?不必驚訝,大明的官制就是這么復雜和奇怪。

簡單的說,大明京官份量貴重,地方官檔次比較低,從地方官遷轉為京官,降一品也算平調,不算貶官。

巡撫名義上是朝廷派遣官,是欽差的一種,而布政使說破天還是地方官,所以遵照京官高貴的原則,巡撫的檔次比布政使高,這與品級無關。

所以由從二品布政使變成從三品京官算是平調,而變成三品副都御使巡撫相當於提了半級,若變成二品都御使巡撫,那就是破格超升待遇了。

巡撫是封疆大吏,向上一步就是都御使或者六部尚書;布政使只能算方面大員,從布政使一步到位升為尚書幾乎不可能,這就是區別。

總而言之,在地方上三品巡撫是從二品布政使的上司,品級並不說明一切。

閑話不提,此時楊巡撫正在銀川驛內院一處花廳里談笑風生。陪著他說話的是米脂縣秦知縣。

忽然瞥見崔振飛崔師爺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楊巡撫詫異道:「崔先生不在前頭把住門口,卻過來作甚?」

崔師爺苦笑道:「當頭便收到兩份名帖,還是親自與東翁稟報的好。」

楊巡撫伸手接過方應物那兩份名帖,抬眼看去。第一張還正常,第二張卻跟家狀簡歷似的,各種牛氣沖天的官銜和名頭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但楊巡撫是果斷能看明白的,少保大學士商素庵公顯然是前首輔商輅,巡撫江南蘇松十府王石渠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恕。

自報家門正常。自報師門也是可以,但連外祖父都報出來......封疆大吏楊巡撫對此啞然失笑。

崔師爺在一旁,將情況簡單稟報了一番。心情不錯的楊巡撫指著名帖末尾,對秦知縣道:「此子真是年少氣盛,連他外祖父都列上去了。江南巡撫......」

秦知縣過眼看了看,連忙答道:「王石渠公乃本省三原人氏,王家亦是本省大族,三原書院就是王家所辦。」

楊巡撫聞言不禁收斂了笑容,雖然延綏鎮和陝西省成了兩個並列行政區劃,但人文地理上又很難將延綏鎮和陝西省硬性割裂。既然王家是影響力巨大的陝西大族,那就不能太輕慢了。

難怪此子特意將外祖父列到名帖上。也是花了心思的,絕非故意炫耀......楊巡撫又把目光落到了「奉旨軍前效力」和「廣有庫書辦」兩行。

很美麗字面意義下,其實就是被發配邊疆罷,而且過的看來不甚如意。居然慘到了去倉庫當書辦的地步。

方應物是誰楊巡撫或許一時不明白,但楊巡撫知道方清之和方清之的兒子,地方大員對京城的動向多多少少都會關注一些。

所以能不見么?不能不見。如果他楊浩今天敢拒絕見方應物,傳了出去。名聲就要低了。若他是勛貴總兵或者世襲指揮使,那可以不在意士林名聲。但他終歸還是讀書人。

卻說方應物在門外繼續等待,不知過了多久,李老驛卒從門內閃出來,恭敬的邀請道:「撫台大老爺傳見方相公。」

成了!還是讀書人更有共同語言!方應物按下欣喜的心情,隨著李老漢進了前廳,又換了人引著他穿過前廳向後面走去。

方應物進了後院花廳,向前拜道:「晚生方應物見過中丞老大人。」然後簡單打量過,見這楊巡撫五十余歲年紀,目光溫和,很有幾分慈眉善目。

秦知縣見楊巡撫開始見客,便知趣的主動告辭,去籌備今晚的洗塵宴了。楊巡撫目送秦知縣離去後,戲言道:「方賢生不在學中讀書,不在軍前效力,所為何來?」

方應物看左右沒有多余人了,便大膽道:「晚生為輔佐撫台而來!」

楊巡撫輕笑幾聲,「你小小年紀倒是敢說話,你能輔佐本院什么?」

方應物嚴肅的問道:「撫台近日高升,看起來是春風得意,但可否想過未來之艱難否?」

楊巡撫不甚在意,只當是小兒輩故意危言聳聽,信口道:「聽說近年來邊事甚少,有什么難處?」

「晚生已經先到榆林一月,各種情形多有目睹。內有驕兵悍將,外有達賊復起,不可慮乎?」

楊巡撫聽方應物說的貌似有理,漸漸皺起眉頭,「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