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緙絲《蟠桃獻壽圖》 (第一更)(2 / 2)

這件緙絲作品,是以本色絲為地,用多彩色絲緙織一位仙翁持桃獻壽的圖案。

畫幅上天空中紅日高照,祥雲繚繞,一只仙鶴凌空飛翔。下方的蟠桃樹枝干遒勁,果實累累,樹下一位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的仙翁身著藍色長袍,手捧剛剛摘下的一枚碩大蟠桃,欣然回首,健步而行。地面上、壽石旁,靈芝、水仙和翠竹生機盎然。

向南仔細分辨,發現這幅《蟠桃獻壽圖》運用了平緙、勾緙、摜緙、結、長短戧和包心戧等多種技法,特別是合色線的使用,更增添了作品的表現力。

此外,在絲線的運用上,整幅作品采用了藏青、淺藍、粉紅、月白、淡黃、瓦灰、駝色和墨綠等色絲緙織而成。

這幅《蟠桃獻壽圖》,構圖簡練,配色和諧,層次分明,緙工精細,是一件難得的緙絲藝術傑作。

不過,看著看著,向南臉上倒是出現了一絲疑惑,眉頭也忍不住皺了起來。

弗雷德一直待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盯著向南,看到他眉頭都皺起來了,也忍不住緊張了起來,他小聲地問道:「向先生,這……這幅緙絲畫不會有什么問題吧?」

「沒什么問題。」

向南笑了笑,將內心里的一些疑惑按了下來。

問題還是有一些的,不過,說不說的,都無所謂了。

心里想著,向南轉過頭來,看了看這幅緙絲《蟠桃獻壽圖》的題簽,上面寫著「宋刻絲蟠桃獻壽圖」一行小字。

雖然題簽上是這么寫了,但他仔細觀摩了一下這件緙絲作品的緙織技法特點和藝術風格等方面,發現它實際上和宋代緙絲並不完全符合,而更多呈現出的是較為典型的元代緙絲特征。

宋代緙絲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華夏古代緙絲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個巔峰,後世千年間也無法逾越。

尤其是在緙絲技術上,宋代緙絲已經能夠靈活運用摜緙、構緙、結、搭梭、子母經、長短戧、包心戧和參和戧等多種技法,能「隨所欲作花草禽獸」。

明代張應文在《清秘藏》中評價說:「宋人刻絲不論山水、人物、花鳥每痕剜斷,所以生意渾成,不為機經掣制。」

這件緙絲《蟠桃獻壽圖》在技法種類上與宋代緙絲差別不大,但在技法的具體運用、絲理精細等方面與宋代緙絲相較,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般來說,宋代緯密多為50-70根/厘米,部分也有100根以上者。而元代緙絲緯密普遍為40-70根/厘米,比如南宋沈子蕃緙絲《青碧山水圖》緯密為64-66根/厘米,元代緙絲《八仙拱壽圖》緯密為50根/厘米。

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宋代緙絲的經緯線密度更為致密精細一點,元代緙絲相較於宋代,則要更粗放一些。

而這件緙絲《蟠桃獻壽圖》的維密為43根/厘米,毫無疑問,自然是要更接近於元代緙絲的特性一些。

實際上,除了絲理精細更接近元代緙絲之外,這件緙絲作品中還有一點就顯得更為明顯了。

那就是合色線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