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千里江山圖》的誕生(2 / 2)

「嗯,可!」

趙佶點了點頭,又道,「等你游歷歸來作畫之時,一應材料從宮中支取,無需克儉,為我大宋畫出一幅絕美的千里江山!」

此時,王希孟年方一十七歲。

從宮中離開之後,王希孟也沒多耽擱,回家以後立刻收拾行囊,准備南下游歷。

江南多山水,想要畫出這幅《千里江山圖》,江南是非去不可的。

出發之時,蔡京前來相送,他從身後的府中下人手里接過一個包裹,遞給王希孟,一臉感嘆:「希孟,此去山高路遠,一路多加珍重!」

「多謝蔡師一路相攜,學生必有厚報!」

王希孟接過包裹,也不打開,他知道里面裝的是路資,自己這些年來落魄不堪,文書庫的俸祿還不夠買繪畫材料,根本就沒存下錢來,若不是蔡相公三五不時地接濟,只怕早就餓死了。

王希孟這一去,足足兩個多月才返回汴京。

一回來,他就將自己關進了房間里,足不出戶,整日里都在構思著這一幅《千里江山圖》。

又過了半個月,王希孟才開始鋪好絹紙,提筆作畫。

外面的人不知道王希孟整日躲在房間里究竟是在干什么,只看到他房間里的那扇窗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張廢棄的絹紙從里面拋了出來。

一開始,每天都會有十多張絹紙畫廢掉,漸漸地,一天廢掉的絹紙就減少到了四五張,再到最後,三五天才能見到一張廢紙被拋出來。

「這次一定可以的,我要畫的太多了,應該畫一幅長圖才對!」

王希孟狀若瘋魔,整個人消瘦得厲害,但兩只眼睛卻是精芒四射,亮得都有些嚇人。

他「唰」地一聲鋪開一整張絹紙,深吸了一口氣,拿起毛筆細細地描了起來。

沒錯,水墨描底。

水墨描底最是耗費時日,他要用簡單的墨色勾描形象,但又不需要修飾和渲染。

王希孟盡管畫技了得,但在這一步尤其小心,一著不慎就有可能前功盡棄,導致整幅畫卷全都報廢。

他深知,宋徽宗趙佶最是關注細節。

曾經有一次,翰林圖畫院的畫師們奉詔繪制《孔雀開屏圖》。

畫師們畫好之後,呈給趙佶過目。然而趙佶看了之後卻說:畫是畫得好的,只可惜都畫錯了。

畫家們都驚愕不知所以。

趙佶便說:孔雀開屏時,先舉了左腳……

趙佶對細節的追求,由此可見一斑。

王希孟廢寢忘食,不眠不休,終於在兩個月後完成了《千里江山圖》繪制的第一步,水墨描底。

他看著眼前這幅雖是半成品,卻已然綻放光芒的畫作,笑了。

不料,還沒等他笑夠,王希孟喉嚨突然一甜,一口鮮血噴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