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仙,該吃飯了(為盟主篠毓婉楠加更1/3)(2 / 2)

可如今,江易鴻的一個學生,據說才學習古陶瓷修復工藝才不到兩個月,居然就能上手修復金毫建盞了,怎么能不讓他眼紅?

這人比人啊,真是要氣死人的!

……

向南一心撲在工作台上,忙得不亦樂乎,玻璃隔斷外發生的一切,他根本就不知道,知道了也沒時間理會。

和人打交道,哪有跟破損的文物打交道有意思?

文物是會講故事的,人……大部分人說謊都不打草稿。

此刻,金毫建盞粘接處的環氧樹脂膠粘劑,已經完全固化了,可以開始下一步的工藝了。

而他也剛剛將那只明代的青花筆筒完成了配補和加固處理。

想了想,還是金毫建盞更重要一些,於是,向南又將青花筆筒放在一邊,繼續做金毫建盞的修復工作。

拼對粘結完畢,下一步應該是配補工藝。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在修復工作中,修復師一般都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一切以完美修復古陶瓷為准。

就比如這只金毫建盞,拼對粘結之後,並沒有缺損部分,那么,配補這一工藝,就可以直接省略掉了。

向南將固定住的金毫建盞解開,拿在手上仔細地查看了一遍,沒有發現粘結錯位之後,便開始了加固處理。

之後,便是古陶瓷修復工藝中的打底、作色兩大工序。

這些簡單的修復工藝,向南早已經做得相當熟練了,幾乎是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做得又快又好。

完成了作色工藝之後,接下來,就是金毫建盞修復中,最大的難題——仿釉了。

在之前,老戴就曾說過,金毫建盞最大的難題就是仿釉。

因為金毫建盞內外壁的斑紋,並非如其他陶瓷器物一樣,是人工繪上去的,而是天然形成。

實際上,建盞的斑紋是釉料在高溫階段,產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後,鐵氧化物在釉表面層析晶留下的痕跡。

而金毫建盞是在燒制過程中,因高溫活動的汽包將鐵質浮於釉面,當窯內因高溫到1300度時,釉水流動將鐵質拖成一絲絲的條狀。

等到窯內溫度逐漸降低、冷卻時,就從中析出了呈一排排赤色的鐵礦晶體。

金毫建盞的斑紋就是這樣形成的。

當然,燒制建盞是一回事,修復建盞又是另外一回事。

向南如今要做的,就是如何通過仿釉的手段,將瓷片粘接處的內外壁重新做出金毫來,將這只金毫建盞完美修復,讓它重現往日的光彩來。

向南端著手里的這只金毫建盞,陷入了深思,這仿釉,可不好做啊,在他修復的那些個陶瓷器物里,沒有一個是類似情況的。

這也就意味著,他根本就沒有可以參考的對象。

雖然這問題可以去問老師江易鴻,老師肯定也會毫無保留地給予自己指點。

但在內心里,他還是希望能依靠自己去解決問題。

這不是高傲自大,而是想養成一個獨立思考、自我鑽研的能力。

除非自己真的毫無辦法了,他才會考慮去找老師求教。

正想著這些事,一個碩大的雙層飯盒「啪」第一聲輕響,放在了他的面前。

緊接著,小喬的聲音就從身後傳了過來:

「神仙,該吃午飯了!」

向南一愣,這才從那只金毫建盞種收回目光來,他抬手看了看手表,這都已經快下午兩點了。

他抬手撓了撓頭。

下次可不能這樣了,不吃飯光消耗能量怎么行?

神仙家也沒有余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