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灑藍釉 (更新完畢)(1 / 2)

在鳳凰城博物館花了兩天時間,將那件青銅劍文物修復完畢之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向南又回到了陶瓷博物館文物修復室,繼續修復殘損的古陶瓷器物。

實際上,這一批殘損的古陶瓷器物,已經修復得七七八八了,只剩下十多件殘損的古陶瓷還沒有修復。

按照如今這個速度,大概只需要兩三天的時間,這單修復業務就要完成了。

這一天早上,向南來到修復室後,從那些殘損古陶瓷中挑選了一件,便打算開始修復。

將盒子里的這些古陶瓷殘片清洗干凈之後,稍稍一拼對,向南就已經看出來了,這是一件明朝宣德年間的灑藍釉缽。

灑藍釉,是明朝宣德時景市官窯廠所創。由於它的陶瓷釉面就好像灑落的藍色水滴,因此被稱作「灑藍」;又因為它所透出的白釉地斑就如同雪花飄灑在藍色的水面上,因而又被稱作「雪花藍」。

灑藍釉在工藝上並不是簡單的蘸釉,而是采用管子吹上去的。

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在陶瓷器物的表面上,從而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然後再上一層薄釉,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的。

燒制完成的灑藍釉陶瓷器物上,空出來的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十分精美絢麗。

華夏現存的明代灑藍釉瓷器實際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件,其中有一件,向南還曾在首都博物館見過,是明宣德年制的灑藍釉缽,屬於一級文物,是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灑藍釉缽,高11.4厘米,口徑25.3厘米,敞口,腹下漸收,矮圈,足內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整件器物造型規整,釉色完美觀,胎體厚重。

明代的灑藍釉瓷器之所以少見,是因為灑藍釉工藝從產生到消亡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的時間,那么它為什么只經歷了短短10年就神秘消失了呢?灑藍釉工藝又是什么原因產生的呢?

向南深吸了一口氣,右眼之中「時光回溯之眼」悄然開啟……

宣德二年(1427年)十月,天氣雖已經入秋,但西江的天氣依然十分,一個面白無須、文質彬彬的男子騎著一匹白馬正走在官道上,在他身後,還跟著四五名隨從打扮的男子,也都騎在馬上,慢慢地在路上走著。

「距景市還有多遠?」

為首的男子騎在馬上,看著官道兩旁青翠的山林和稀稀落落的,已經開始泛黃的稻田,回頭問了問身邊一位留著花白胡須的老隨從。

老隨從應道:「不遠了,再往前行一刻鍾,繞過那道山梁就可以看到景市了。」

「那就走快點罷,也好歇一歇。」

為首的男子點了點頭,兩腿一夾,身下的白馬就揚蹄小跑了起來。

這名男子是一名中官,明叫趙賈,此次前來景市,他是帶著宣德皇帝朱瞻基的聖旨來的。

一行人抵達景市之後,便換了官服,直接來到御窯廠,向督陶官張善宣了旨,並直接將其拿下,送入大牢之中,等候問斬。同時,他還命人將官窯貢余品、次品一律集中打碎,就地掩埋。

這一系列的動作,讓御窯廠里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