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雨過天青雲** (第一更)(1 / 2)

「柴窯?」

姚嘉瑩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讓她維持了很久的冰山美人的形象一下子坍塌了,此刻的模樣,倒像是一個吃驚的小姑娘。

姚嘉瑩作為一名古陶瓷修復師,她自然是知道柴窯瓷器的,它是比汝窯瓷器更為名貴的瓷器,只是柴窯瓷器傳世極為稀少,一般人連聽都沒聽說過,更別說見過了。

柴窯是五代十國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御窯。據記載,柴窯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位於豫省商都新密月台。

柴窯出產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制作精美光彩絕倫,是當時諸多窯中最佳的。

可惜的是,柴榮在位只有六年時間,他死了之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開創了大宋江山。

建立大宋後,趙匡胤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命令關停耗資巨大、污染嚴重、破壞環保的柴窯,並將工匠人員遣散一空。

一百多年以後,汝窯就出現了。

所以,當學者論及古代陶瓷的時候,往往將柴窯和汝窯相提並論。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在《歸田錄》里就記載道:「柴氏窯……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

清代藍浦也在《景市陶錄》中說:「今論窯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矣!得殘器碎片,制為冠飾、絛環、玩具,亦足珍貴。」

柴窯瓷器雖然珍貴異常,但至今未發現實物及窯址。周世宗曾御定御窯瓷,「雨過天青雲**,者般顏色作將來」,據此推斷,柴窯瓷應為天青釉瓷。

越是難得的東西,大眾對它就越是追捧。因此,從古至今,對柴窯瓷器的記載,卻是從未間斷過。

清代劉體仁在《七頌堂識小錄》中,記其親眼所見:「柴窯無完器,近復稍稍出焉,布庵見示一洗,圓而橢,面徑七寸,黝然深沉,光色不定,『雨過天青』未足形容,布庵曰:『予目之為絳青』。」

邵蟄民撰寫的《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載:「琉璃廠某古玩肆有殘瓷一片,就琢為園形,周徑約三寸余,厚分許,釉淡青色,光足可鑒人,四周露紫砂胚。柴瓷青如天,明如鏡,雖色光俱佳,而薄如紙一節已屬不符。」

2015年,一件有著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在倭國一家美術館展出,它被懷疑很可能是華夏已經失傳千年的官窯「柴窯」。

如今聽到向南說俞老板的這塊古陶瓷殘片就是柴窯瓷器,姚嘉瑩怎么能不震驚?

她轉頭看向俞老板,雖然沒有說話,但詢問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是柴窯。」

俞老板點了點頭,輕嘆了一口氣,對向南問道,「說說看,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柴窯瓷器有四個特征,『青如天、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想必懂行的人都知道。」

向南指了指姚嘉瑩手里的那塊殘片,淡淡地說道,「這四個特征,這塊殘片都具備了,但實際上,這些還不能判定它就是柴窯,因為一塊上好的瓷器殘片,就足以以假亂真了。」

「那你是依靠什么來判斷的?」姚嘉瑩忍不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