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9章(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101 字 2020-08-05

李奈對安南國的這種看法並非無的放矢,作為最早與海漢合作的外**隊,安南國在**結束後一直都在效仿海漢的軍事制度,不僅大量購入海漢產的武器裝備,而且整個軍隊的編制、訓練方式、指揮體系,也都不斷在向海漢靠攏。

安南國近*來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軍隊建設,所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顯著,如今安南軍在中南半島地區已經算是首屈一指的強軍,而且數次出兵隨同海漢軍征戰海外,積累了不少的戰斗經驗。

安南國從這樣的軍事合作中嘗到甜頭,現在每*都會從軍中選拔*輕軍官,送到三亞這邊接受軍事培訓。這些受訓人員在國內時便已接觸到海漢相關軍事體制,有的人甚至還能說一口海漢官話,因此到了三亞之後的適應情況普遍要勝於其他地方來的學員,訓練效果往往也是***。

據李奈所知,在過去幾次類似的比武活動中,安南學員的表現一直不錯,雖然沒到包攬所有項目頭名的程度,但的確是各國學員中最具實力的群體。因此對於蘇克易的提問,李奈下意識的首選便是安南。

蘇克易聽完李奈所陳述的理由之後也是微微點頭表示贊同:「安南國如今水陸兩軍都已成型,執政的清都王又崇尚海漢,安南軍的確算得上是海漢的得意門生。有時候在外面碰到那些安南來的留學人員,我都有點分辨不清他們到底是安南人還是海漢人。」

李奈聞言笑道:「在下也有同樣的困擾,畢竟海漢國有不少國民是早*間從安南遷來,如今這海南島上就有數*安南裔國民,海漢軍中也有不少安南裔軍人,的確不太好分辨他們的身份。」

當*安南**,海漢趁機在安南國大量搜羅戰爭難民,運回自家地盤上進行安置,以填補自身發展所急需的大量勞動力。後來這些難民便大多留在了海漢,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海漢國民,其中還有不少人進了衙門當差做官。

而海漢軍中的安南裔軍人就更是不稀奇了,甚至還有像武森這樣的南越降將在海漢海軍中得到重用。安南軍派員到海漢受訓,可以說基本**太大的文化隔閡,這大概也是其訓練效果出色的原因之一。

蘇克易又道:「還有福建那位許大人,他歷*來也派了不少人到三亞受訓,而且與海漢高官私交甚好,要說能從海漢學到真本事的,許大人的下屬肯定得算一個了。」

蘇克易所說的許大人自然便是指福建總兵許心素了。許心素早*借助海漢的支持,打敗了競爭對手十八芝,從此便成為了海漢的忠實擁躉和盟友。福建方面每*向海漢購買軍火的訂單大小,參與海漢組織的軍事行動次數,派到海漢留學的軍事人員數量,基本上都與安南國相當。

只是福建距離三亞要較安南遠了好幾倍的航程,所以與海漢的交往密切程度其實不如安南,加之許心素畢竟是地方**,所以對派到海漢留學的人選會有所限制,更傾向於選擇許家子弟,選拔范圍相較於安南就不免要小了一些。

這樣的差異也是兩地的環境不同所致,安南國內形勢已經安定下來,不管派來留學的是不是鄭氏子弟,回國之後也只有為清都王鄭梉效力這一條路可走。而許心素肯定會擔心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會被大明以高官厚祿給拉走,所以會在人選方面更傾向於效忠自己的族人。

長此以往,安南的受訓人員質量就勝過福建一籌了,這在過去的比武成績中也有所體現。因此蘇克易雖然也看好福建來的受訓人員,但還是將其排在了安南之後。

李奈道:「蘇兄看來對此也是關注已久,何不勸說巴達維亞的總督大人,讓他放下隔閡,與海漢國結為盟友,今後這培訓也好,比武也好,買軍火也好,就不用再只是當個看客了!」

目前在巴達維亞執掌東印度公司大權的仍是范迪門,他在1632*與馬達拉過的戰事結束後接下了總督職位和當地的戰後廢墟,花了近五*的時間才完成了對巴達維亞城和港口的重建工程。

這幾*里東印度公司的日子過得很是艱苦,從東亞貿易中賺到錢,大部分都投到了巴達維亞的重建工程里。這也使得荷蘭國內的股東對東印度公司的盈利狀況很不滿意,如果不是范迪門就任之後勉強保住了台灣大員港和**航線,並且在此期間避免了新的戰事爆發,恐怕國內的股東早就已經派人過來將他換掉了。

但由於這幾*的發展遲滯,東印度公司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已經大大縮水,在南海地區也無法再與海漢分庭抗禮。甚至連一直被東印度公司壓著一頭的葡萄牙人,因為跟海漢走得更近,這幾*也已經混得風生水起,在東亞地區的貿易規模已隱隱超過了東印度公司。

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只有西班牙人在此期間被海漢一步一步地打壓,甚至連他們在東方最主要的殖民地馬尼拉都已失去,被迫退到了南海深處。西班牙人目前的處境就相當於東印度公司失去了巴達維亞,短時間內已經看不到翻身的希望了。這個老對手因為海漢的打擊而落難,倒是稍稍減輕了東印度公司所需面對的競爭壓力。

不管是東印度公司還是現任的巴達維亞總督范迪門,對於目前的處境當然都不會感到滿意,就算因為武裝實力的差距而無法與海漢正面對決,那至少也要設法在與西方同行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同時震懾住周邊區域的敵人,避免當*被馬打藍國兵臨城下的慘狀再來一次。

但現實狀況就是東印度公司連制造武器所需的鋼鐵都幾乎無法自產,不得不花費重金從海外各地進口這些原材料。**足夠的武器裝備,東印度公司引以為傲的武裝艦隊和城防工事就難以完備,更無從談及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