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21章 碰頭會(一)(2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69 字 2020-06-06

「我和越之雲剛才去看了那條船,按俘虜的說法,叫做海滄船,簡單說我們可以認為它就是一艘小號的福船,排水量大概在八十噸左右,船板由杉木制成,桅桿則是樟木的,船身用桐油、蠣殼灰和麻絲的混合物做了防水處理,另外船板船身之間的連接大量使用了鐵釘,各式各樣的鐵釘,方釘、鏟釘、扁頭釘、鋦釘……」

「說重點行嗎?」有人對於這些細節的羅列有點不耐煩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對明代的海船有研究興趣。

「這就說到重點了。」孫長彌並沒有因為被人打斷話頭而不快,繼續說道:「以我們現有的條件,要復制這么一艘船就得要六到八個月時間,這還得是在備齊船料的前提之下。考慮到我們還得新建一所造船廠,這個時間至少還會因此順延一個月。」

人群中傳來一陣交頭接耳之聲。所有人都很清楚三亞並不是穿越大業的終點,而是,但要將開疆拓土的計劃進行下去,海運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作為專業人士的孫長彌,話里話外顯然對於可預見的造船計劃並不看好,這讓大伙兒都有些不安了——半年才造一條排水量不足百噸的福船,那要等多少年才能看到馳騁大洋的艦隊出現?

陶東來和寧崎小聲討論了兩句之後才開口問道:「那么海運部認為今天俘獲的這批明軍當中,有能夠派上用場的人?」

「沒錯。」孫長彌很滿意陶東來能夠聽出自己的弦外之音,點點頭道:「我已經看過審訊記錄,那十個水手里面,有三個人在船寮做過事,具備一定的造船經驗,這種熟手可以大大縮短造船所需的時間。另外,這艘船也暫時還需要這幫水手來操作,直到我們培養出自己的水手,因為目前我們當中沒人會駕馭船上這種中式硬帆。」

「中式帆船操作不便速度也慢,我們為什么不直接造西式帆船?縱帆船的速度應該比福船快得多吧?」人群中有半懂不懂的民間專家提出了建議。

「縱帆船是有很多優點,但我們現在還造不了……准確地說,造出來暫時也用不上。」越之雲接過了話頭:「因為我們現在暫時沒法自行制造船帆和索具,至於什么時候能有縱帆船可用,那還得看農業部什么時候種出棉花,或者外務部什么時候能做成第一筆進口帆布的交易。」

執委會的人都很清楚,在農業部的發展計劃當中,糧食、禽畜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經濟類作物。而海南的氣候條件對於種植棉花而言並不理想,不是說不能種,但要在多山的田獨河谷地區大面積種植棉花,這在農業部看來是不太科學的,所以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包括帆布在內的布料恐怕有相當一部分還得指望從別的地方進口。但負責外交和商貿的外務部要做進出口貿易,那么勢必也得依托具備一定規模的船隊才行,於是話題又回到了——海運部什么時候能夠造出堪用的船舶?

「我看這樣吧,海運部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給造船廠選址,老白負責抓一下木材烘干房和船材的制備工作。今天俘獲的十個水手可以先劃給海運部使用。小孫,我知道你這邊早就准備了不少造船的資料,你們海運部對照實體盡快完善建造方案,爭取船材一到位就能馬上開工。」最後還是陶東來給拍了板,把原本劃給建設部的人手里又硬生生摳出來十個人。

接著農業部由袁秋業作了匯報——他老頭子袁若修下午在小漁村受了驚嚇,精神不太好,吃過晚飯之後休息去了。根據農業部的勘察,勝利港以西的漁村所在地並不適合用作耕地來進行大規模開發,在經過反復考察結合後世的開發情況綜合考慮之後,農業部認為在目前穿越眾可控的范圍內,田獨河東岸沿岸地段是最適宜用作農用耕地的區域。地勢平坦,林木密度小,且引水灌溉非常方便。按照農業部的估算,這片區域就算只拿一半面積來種植糧食,也足以養活三四千人了。

然後是能源部的工作匯報,根據今天聯合小組去田獨河上游的實地勘察,能源部給出了兩級水電建設方案。即先在田獨河上游架設一處小水電站,選址的地方在後世也建有一個小水壩,因為地勢平坦所以施工難度較小,但同時也存在蓄水量小,發電機組可能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的情況。因此能源部認為河上的這處水電站可以只裝兩台功率較小的150kw斜擊式水輪發電機,而稍後在後世田獨鐵礦旁邊頌和水庫所在地再建一道水壩安裝發電機組,這個地方因為地處山嶺上,水源主要來自附近山嶺中的多處山泉而並非田獨河,蓄水量和地形落差都比較大,將會作為今後工業生產發電的主力電廠使用,計劃安裝四台320kw混流式水輪發電機。同時兩個水電站一高一低相隔不過數百米,以後的並網發電實施起來難度也會小很多。

當然了,修建水庫的攔水壩那還是屬於中長期的規劃,目前的規劃是先把田獨河上的小水電站建設起來,而山上的水庫壩體最快也得等到本地的水泥廠投產——穿越眾所帶來的那點建材在田獨河建攔水壩都勉勉強強,更別說修水庫了。後世的三亞市境內水力資源相當豐富,田獨河上的第一處水電站也被工業部、建設部和能源部組成的聯合開發辦視為積累經驗的好機會。不過日後要進行大規模的水力開發,恐怕得等到工業部門生產出合格的軸承鋼才行,畢竟物資當中的水力發電機就那么幾台,以後遲早都得自己上馬建造發電機。

還有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能源部所計劃的水電站所在地,離勝利港岸邊的一號基地有近二十里距離,而這段距離目前是沒有陸路交通可言的,如何充分利用田獨河的運力把相關物資和人員運過去,這難度可不小。盡管事前已經制定了相應的計劃和方案,但事到臨頭仍然讓人覺得困難重重。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皺著眉頭盯著掛在牆上的地圖,在上面標注的地名中,第一水電站,第二水電站,田獨鐵礦和工業基地四個名稱幾乎是連成了一片,而外圍還用紅筆畫了一個大圈,清楚地標注著字樣——二號基地。